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4章 極限施壓,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夕陽西下,灞水波光粼粼,天際晚霞萬丈,甚是絢麗。
灞水之畔,漢營臨水而設,步騎軍士穿梭營中,炊煙裊裊而起。
大帳內,劉備負手背腰,踱步而冥思。
法正所獻取隴之策,在劉備看來有幾分驚險,若操作不恰當,恐會惹馬超背離自己,甚至會被曹魏所利用。
但不得不說,如果謀劃能成,既能拿下陰平、武都二郡,又能不與馬超翻臉,此次北伐的戰果將能達到最大化。
“賓伯,君以為孝直之策何如?”劉備問道。
賓伯,費觀之字,其為江夏鄳縣人,費禕之族叔,是為劉璋之女婿。
然費觀雖是費禕之族叔,但實際年歲不大,僅三旬出頭,小於諸葛、法正、霍峻等人。
昔關、張伐蜀時,費觀為參軍,李嚴為護軍,二人率部投降南漢,助關羽破得江州城。
自蜀平之後,費觀被拜為偏將軍,領豫章太守,因政績卓著之關係,升入武漢,被劉備所器重。
是役北伐,費觀以參軍兼領南陽太守之職,隨軍出征。
費觀沉吟少許,說道:“陛下,法令君所言之策,正中今下之形勢。馬超是有野望,非無謀寡見之徒,如賊軍有攻隴右之意,馬超必不敢與我軍相戰,唯有割地求盟。”
劉備猶豫說道:“孝直之策,是可為國取利,然如謀二郡,致使馬超背漢而投賊,此將是因小而失大也!”
“非是如此!”
費觀糾正說道:“稟陛下,馬超受表稱臣,獻馬上貢陛下。非因馬超忠於陛下,而是因馬超恐我軍兵退之後,曹丕伐兵夾攻隴右。其人反覆無常,舍親而背義,如能取利,安不會揮戈以向陛下乎?”
法正所獻的謀隴之策,實際上是根據隴右地理格局及關西三方之外交格局所制定而來。
古代以西為右,故隴山以西地區,既稱隴西,又稱為隴右。廣義上的隴右,非僅指隴右四郡,而是有包括河湟谷地,及河西走廊地區。
以廣義的隴右地區為地理單元分析,實際上可分為河湟谷地、隴西高原、隴南山區與河西走廊。
今馬超所佔據的疆域,包括了隴西高原及隴南山區,河湟谷地由曹魏及羌部的勢力混居,河西則是完全屬於曹魏的勢力範圍。
法正建議劉備用武力極限施壓,逼迫馬超割讓隴南山區,僅令其保留隴西高原。
隴南山區,武都、陰平二郡;隴西高原,天水、南安、廣魏四郡。
至於法正為何有把握讓馬超交出武都、陰平二郡,則是根據今下形勢所判斷出來。
南漢退兵之後,割據隴右的馬超會因反叛曹魏,大體會被曹魏盯上,曹魏必然會趁機發兵,尋機報復。如此之下,馬超必然有求於漢。
大漢則可以順勢而為,用武力極限施壓,作出進攻馬超的樣子,逼他交出隴南二郡。
馬超見與漢魏雙方交惡,深思熟慮之下,當會舍小而保大,與南漢簽訂盟約,用隴南二郡為條件,以來換取大漢保獨的盟約。
那麼法正為什麼認為馬超會同意南漢的條件?
無他,馬超與曹魏之間是隔著隴山作為雙方的邊界線,他決不能允許曹魏將勢力越過隴山。當然馬超也不允許南漢將手深入隴右高原,從而危及他的統治。
但別忘了馬超與南漢之間,存在隴南二郡作為雙方的緩衝區。即便南漢佔據了隴南山區,因祁山堡的緣故,也難以將勢力深入隴右高原。
且以南漢今下之狀況,無力與曹魏爭奪隴右。南漢會允許馬超割據隴右,斷不會允許曹魏新得到隴右。
當然這僅是法正單方面所思,真正具體施行起來,對執行者有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對局勢火候的拿捏。
今下劉備之所以猶豫,非是他不認可法正的計策,而是他在思索計策的可行性如何。如果執行過程中出了差錯,就怕惹怒馬超,讓曹魏單獨得利。
劉備停下腳步,說道:“如按孝直之策,賓伯之語,非舌辯之士,豪傑之輩,不足以合兩家之盟。”
費觀思索人選,說道:“陛下,南中建寧人李恢能言善辯,膽略過人。今不如讓李恢為使,以佐陸督,令其說馬超,為國取利,成兩家之盟。”
李恢,字德昂,初為建寧郡督郵,南郡枝江人董和是為其舉主。
在平蜀過程中,李恢投降南漢。後來因張松之案,不幸被人誣告入獄,幸劉備明察秋毫,認定李恢無罪,並拔升為侍郎。今劉備率軍出征關中,李恢也一同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