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7章 國內動靜,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謖說道:“謖路上遇見太子,殿下已知下邳兵克,東海復郡之訊息。如太子告訴皇后殿下,想必糜君也知此事。”
糜竺與糜皇后非常關注徐淮戰事的動靜,他們深知此戰如果能得勝,他們的家鄉朐縣得能光復。
彼時霍峻破曹休戰報傳來時,糜皇后則就與糜竺商量,如此戰能克下邳,他們將在北伐後,攜族人歸鄉祭祖。
敬奉祖先之基因,如姓氏般深刻融入華夏男女血脈當中,上至帝王,下及百姓每年都會祭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劉備因侯爵不能設宗廟,則是將關羽抬到漢壽縣公的位置,讓關興、關平得以為關羽及其關氏列祖建廟。
“等會將此訊息告知張公及淮泗諸君,讓眾人與國同喜。”諸葛亮叮囑道。
“諾!”
南漢國內的徐淮士人,可以說是北伐意願最強的勢力之一。縱是張昭這個帶頭大哥,亦是積極贊成霍峻經營江淮戰略,幫助南漢團結吳地士人。
經營江淮的戰略對南漢而言,一直是賠錢賣買,且投入幾乎可以說是巨大。
馬場、城池、移民、糧草、耕牛、甲兵等一系列軍政相關專案,無法憑空而建設起來,幾乎都是要從吳楚這邊出人出錢負擔。由於江淮毗鄰吳越,負擔江淮支出的重擔,則就是落到吳越人頭上。
實際上,經營江淮戰略早期,江左民間不乏有微弱的聲音,認為打江淮沒什麼必要,要北伐不如從襄樊出擊。當然這些聲音,還沒傳到朝廷上,就被張昭、步騭、顧雍、陸遜等人集體壓下。
當然重要的是,吳越士人本身就是南漢的獲利者之一,其中大批士人為劉備效力。有付出才有回報,他們尚能接受。
相比於經營江淮戰略,從巴蜀北伐的方案,常遭蜀中士人的抨擊。蜀道綿延千里,缺乏水道轉運,戰兵四、五萬人出征,所配備的農夫至少有十萬左右,其所影響的是幾乎整個蜀中的百姓。
尤其是數次北伐無果,連續損兵折將,已讓蜀中士人多有怨念。他們入夥晚,朝廷中缺少他們的位置,所任者不是荊楚人,則就是吳越人。
楚人因各種原因,中高官人數多於吳、蜀世人。故而蜀人入朝,對他們的幾乎沒什麼影響。而吳人為了保證己方利益不被蜀人所搶,在朝中常常打壓蜀中士人。
今南漢國中高官,舊益州籍貫者,唯鎮北將軍黃權,且嘲諷的是黃權、王平、閻蒲等一眾中高層官吏在南漢國中,他們的籍貫非益州人,而是梁州人。
蜀人因晉升困難,及長期被壓榨,對從巴蜀北伐多是有怨念,但並非所有人如此,至少得到提拔的部分蜀人,全心全意為大漢效力。
總之,南漢國內矛盾錯綜複雜。霍峻北伐徐淮的順利,從政治意義上而言,讓那些淮泗士人愈發傾向北伐,而在淮泗士人的團結安撫下,江左士人亦能跟隨從之。
至於巴蜀內部,只能緩緩為之。蜀人入夥晚,他們不比巴人善戰,相較吳楚士人而言,也無明顯優勢。今之形勢下,被壓榨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諸葛亮瀏覽著霍峻送來經營東海郡的書信,說道:“威公,今霍督欲復建海西、朐城,且在鬱洲島上建設營壘,屯兵蓄民,所需物資錢糧眾多,則由君盤算規劃支出。”
楊儀上前,伸頭看了幾眼霍峻所提出的規模要求,說道:“霍督遷下邳百姓三千戶,遠徙安置海西、朐城、鬱洲三城,按人口數目而言,至少需十萬石。如令江左百姓歸鄉,則所費數目宜當倍之。且不計耕、及三年免稅錢糧。”
“且先算之!”
諸葛亮將書信交予楊儀,說道:“與霍督商榷相關數目,合表總計。東海郡是為伐青徐之前哨,如能鞏固之,當大有裨益。”
“諾!”
楊儀拱手應道。
行軍作戰,楊儀或許略有不足。但他擅長成本控制,總能為南漢節省出成本花費。這讓諸葛亮非常:()季漢大司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