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8章 寫詩你不行;打仗朕不行,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少人已對能否解壽春之圍抱有絕望之念。而壽春一旦被霍峻攻破,河南將直面南漢兵馬。
針對未來可能會出現的形勢,司馬懿必須為大魏思考,如何才能在缺少天然壁壘的河南建立起與南漢拉鋸作戰的空間。
在司馬懿眼中,既然河南缺乏天然對峙的壁壘,不如人為製造軍事緩衝區。即將淮北百姓盡數往更北的地方遷徙,留出上百里,甚至兩三百里的無人區。
一旦淮北出現無人區,那麼霍峻之後率兵北伐,將會因缺乏相應的人力物力,難以持續在河南作戰。畢竟光憑淮北河流運輸供給,怕不是五萬人出征,十五萬人運糧。
且因淮北河流之侷限,僅能在夏季雨水大漲之時用兵,每逢冬季水勢消退撤軍。
加上無人區因素影響,註定了南漢無法在中原保留大規模軍隊,而曹魏能憑河北或黃河沿線的城郭出兵南征,收復之前被南漢所佔據的城郭。兩軍將會常年在中原拉扯,而非被南漢一鼓作氣衝至黃河。
歷史上,南北對峙之所以長期在河南拉扯,有時非南朝無進取之心,亦非將帥無能,而是因河南在征戰中打成無人區。南朝欲向中原投送兵力、物資,常常是有心而無餘力。
如岳飛從武昌起兵北伐,經歷多年奮戰,依舊只能將戰場推到河南。
欲從江淮或襄樊直取中原,還需等到京杭大運河的修建,其起杭州,終至北京,南方物資直通北京,這才有朱明橫掃中原,直取元大都的宏偉大業。
“周旋中原?”
曹丕神情多有苦澀,不敢相信,問道:“壽春位居淮南,其與中原諸州郡並無關聯。今壽春失守,何不能沿淮對峙,而後收民北遷?”
“對峙不了!”
司馬懿為曹丕解釋說道:“陛下,淮北有四水注入淮河,分為汝、潁、渦、泗。水賊率兵北伐,沿水路直進,我軍若布兵淮水沿線,則有被圍而被破之危。”
淮河作為南北分界線,因淮南、淮北山水地勢不同,也隨之延伸出不同的軍事防禦策略。
若以淮南守淮北,西以壽春為基準,東以淮陰為核心,則可分別擋住中原南征大軍。但以淮北守淮南,因入中原的河道多,且缺乏舟舸優勢,唯有從淮水邊緣撤至中原腹部,依託城池,與南朝對峙。
換一個軍事角度來看,淮南可以看作南方政權抵禦北方的軍事緩衝區,那麼淮北可以看作是河北的軍事緩衝區。
聽著司馬懿的分析,曹丕慨然而嘆,說道:“聽君一席之語,朕方知壽春之重。”
說著,曹丕看向案几上巾帛,搖頭而失笑,說道:“作詩,你不行;打仗,朕不行。今下以魏國之勢,需靠仲達多多操勞了。”
大魏忠臣司馬懿順勢下跪,沉聲說道:“願為陛下竭力忠心,以效犬馬之勞。”
“仲達免禮!”
曹丕想從榻上起身,反而因血壓高而頭暈眼花,被侍從急忙攙扶住。
重坐回榻上,曹丕緩了緩,說道:“今下壽春不可輕棄,如若棄之,則中原不寧,屆時恐魏需遷都以避兵鋒。”
頓了頓,曹丕說道:“朕欲讓卿率荊宛之兵,與滿寵合軍,看能否擊破龐統,以解壽春之圍。”
司馬懿猶豫少許,說道:“臣領荊宛之兵東進解圍,並非不可。僅是臣恐水賊將會從江漢來犯,屆時荊宛無兵守備,有宛城失守之危。一旦宛城失守,則京師必然震動。”
“宛城!”
曹丕輕揉太陽穴而嘆,江淮大敗之下,曹魏國內短時間內已無機動兵力可用。
“這樣吧!”
曹丕思考少許,說道:“有勞仲達重鎮荊宛,可向暫領半數兵馬東進。如江漢有所騷動,卿率兵馬御之,看能否先破江漢兵馬。”
“河朔兵馬,朕已命牽招、田豫、解俊三人不日率兵南下,暫緩今下兵馬之匱。屆時看能否與卿合力,以解壽春之圍。”
“今下之形勢,先讓徐晃守住壽春。只要守住,就有辦法!”
曹丕說是不日南下,實際上河朔兵馬欲至江淮,大概要秋冬之時,故而曹丕不太敢指望遠在邊疆的河朔兵馬。
“諾!”
就在司馬懿想要退下時,侍從腳步匆匆而來,湊到曹丕耳畔,嘀咕了一陣。卻見曹丕的臉色愈發難看,神情陰沉。
“伯仁安敢如此?”曹丕罵了一聲,甚是不悅。
“陛下,可是徐州兵事有變?”司馬懿試探性,問道。
“徐州兵事未變,倒是夏侯伯仁瀟灑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