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3章河西歸附,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霍峻卸任交班之事,瞬間引起了雒陽內外官吏的議論。
在他們眼中,霍峻揮師北伐,恢復二都,名震華夏,論功績已是古今第一人。世上或許有人不知劉禪,但不可不知霍峻。
在風頭正盛之時,突然告訴他們,霍峻不再出任首輔,而是交權與諸葛亮。事先無預告的政治變化,實在讓不少人懵逼。
那晚宴席後,不少人向身邊人打探緣由,詢問為何出現首輔變化,是否有政治陰謀當內。
但尋常官吏怎會曉得?
一群人在那捕風捉影猜測,首先政變陰謀論被排除,因為雒陽周圍大軍盡數是霍峻舊部,且霍範、徐盛、劉基任命未有變化。甚至還將長史蔣濟調入禁軍,出任護軍將軍。
蔣琬、顧雍等舊部入尚書檯為官,陳震、馬良等人反而外任為官,從政治利益分配角度上看,顯然是在讓利於霍氏。
隨著眾人日益熱鬧的討論,霍峻、諸葛亮陸續透過各種渠道,向外界放風闢謠,即以霍峻常年征戰,導致身上暗疾併發為名,卸任首輔大臣,交由副手諸葛亮。
對於霍峻生病的解釋,眾人將信將疑,畢竟強納夏侯徽之事,可是在雒陽鬧得沸沸揚揚。
在有心人的引導下,眾人漸有猜測出,霍相國大概是得心病了,畢竟其權利、名望已達巔峰,若再執政下去,未來結果怕是不好說了。
在這種解釋下,眾人反而敬佩霍相國,不談其品行如何,在名利上實在看得開,捨得激流勇進,而非類似霍光長期執政,導致其死後,家族因觸犯禁忌而慘遭毒手。
蔣濟閒聊時,問過霍峻如何功成身退。
霍峻在談話中,引申出政治保護人概念,即在卸任之前,選用合適的繼任者接班,用於調和各派利益。
故以當下來看,霍峻選了諸葛亮作為他的政治保護人,同時重用、栽培蔣琬、顧雍,作為他第二任政治保護人。
霍峻選諸葛亮為政治保護人,除了信任諸葛亮的品德外,更是因為他與諸葛亮的政治基本盤趨近類似。
諸葛亮在荊州多年,更娶了楚人為妻子,其周邊友人大部分是楚人。加之自身籍貫為徐州人,諸葛亮又能與徐淮人親近。霍峻出身在南郡,久鎮江淮十餘年,帳下楚人、徐淮人眾多。
故二人政治基本盤有不少重合,並在長期共同執政理事下,二人成為了政治夥伴,而非單純的朋友或同事關係。
政治夥伴雖是因政治而結成的夥伴,但卻是有共同的政治目標下。霍、葛二人不做出有傷對方政治利益之事,二人將能長期同處。
從目前來看,二個集體的政治目標趨近吻合,故從中短期來看,選諸葛亮作為霍峻的政治保護人非常合適。
至於與陸遜的關係,僅能說是同事,霍峻、諸葛亮不夠信任陸遜,同時因遠鎮巴蜀之故,二人與其難以達成政治夥伴關係。
在諸葛亮之後,霍峻選蔣琬為次任政治保護人,則是因在蔣琬出仕時,便是由霍峻舉薦為官。
後續升遷路上,除了靠蔣琬自身才能外,與霍峻的支援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在霍峻執政時期,更是將蔣琬選入尚書檯為官。
在那日朝宴之後,劉禪率文武百官祭祀高祖、世祖廟,並祭祀了新修的中祖廟。
一般來說,一朝為一廟,故在東漢時期,不少儒生欲讓劉秀移入高祖廟中。但卻被光武、明帝否決,畢竟開創基業者,自有不屈於人下的心理。故明帝建了世祖廟,形成獨特的一漢雙廟制。
南漢三興漢室,為表明與東漢的不同,則修中祖廟,形成三廟制,與東、西二漢並立,以暗示眾人南漢為新朝。
在中祖廟中,為了合乎規矩,免得東漢遺脈來蹭。劉禪修訂了南漢皇室宗譜,劉表以劉備之父劉弘為父,劉琦則為劉備侄子,劉禪則為劉溥之叔。
琅琊王劉熙因早些年南渡之故,被封為兩千邑縣公,任大漢宗正。
在盛大的典禮上,在宗正劉熙的主持下,劉溥被封為魯王,追諡劉琦為魯文王,劉表為魯景王。
論品性、武功而言,劉琦配不上文,但劉琦因禪位之事,被讚美為有五帝之德,故才能被追諡為文。
皇室族譜得到認證後,接下來在中祖廟中,劉禪冊封為霍峻為襄陽郡公,世襲罔替。之後的諸葛亮、陸遜、關平、張飛四人,同樣被授予世襲罔替的縣公地位。
張飛因身體問題,劉禪順便封了張紹為世子,以便後續繼承張飛爵位。
兩漢時期依舊有分封制遺風,爵位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