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8章席捲齊東,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近月以來,士載所報多有喜事。不知此封信中,又有何捷報!”

說著話,霍峻當著蔣濟的面拆開書信。卻見霍範在信中言,他所派出的兵馬再次劫獲運往諸城的糧草。且齊東二十縣已悉數歸降,還向漢軍提供了一批糧草。

“少將軍如何?”蔣濟好奇的問道。

霍峻將書信交予蔣濟,笑道:“士載來信言,再次劫獲魏軍糧草,且齊東二十縣皆已歸降我軍。”

聞言,蔣濟大喜說道:“二十日之內,士載三次劫糧成功,孫權所部恐已缺糧。”

霍範大勝夏侯霸之後,率兵追擊至高密。雖沒打下高密,但卻讓諸葛誕佔據了斟城。

為了能截斷孫權糧道,霍範向諸葛誕補充了兩千兵馬,人數達到四千人之多。

諸葛誕有了充足的人手,除了降服濰水下游諸縣,更是不斷打擊運糧隊。為了確保糧道通暢,夏侯霸試圖率兵進攻過一次,然被霍範揚言取高密所嚇退。

孫權見夏侯霸不可用,則是被氣得不行。但因霍峻率兵在南牽制不敢動身,唯有不斷向後方求糧。

後方不缺兵糧,但就是每將兵糧送至濰水流域時,不是被諸葛誕所劫,則就被霍範所劫,導致孫權所部缺糧。

打擊孫權糧道,是為霍峻推進齊東戰略的根本目的。

齊東相較齊西貧窮,漢軍佔據齊東雖能打擊魏軍的兵糧。但魏軍背靠河北,豈會因失去齊東而兵敗。

故霍峻的根本目的,非是佔據齊東,而是打算以齊東為跳板,讓霍範擊敗夏侯霸,將漢軍投送至濰水流域,從而打擊魏軍的運糧通道。

至於為何能打擊魏軍的糧道,則與諸城有關。

諸城位於濰水上游,在齊地的南部。高密位於中段,如漢軍佔據高密,則切斷魏軍的退路。斟城則是汶水與濰水的交匯城池,欲運往諸城的糧草,大部分要經過斟城。

當糧草從齊西運來,可以繞過斟城,但必須透過汶、濰二水的轉運。漢軍往往會探聽糧道,且會派出大量斥候。一旦有糧隊到達濰水,漢軍將會出擊劫糧,從而沉重打擊孫權的糧道。

可以這麼說,霍峻引孫權到諸城,本質是個圈套。為的就是利用諸城的獨特地形,將孫權死死困住。

昔霍峻北伐前,曾論述過攻守之論。即攻守疏通同歸,守可以轉為攻,攻可以轉為守,攻守為取勝之手段,而非用兵之目的。

今霍峻在諸城以守拖住孫權,而後及時機至,霍峻由守轉攻,將能詮釋昔日之論述。

考慮今下形勢,蔣濟問道:“都督,當下是否派斥候探查孫權營中情況?”

“不急!”

霍峻踱步而行,笑道:“孫權未有備戰之意,我軍無需急於一時。且看孫權所部能撐多久,若是孫權兵糧將匱,當有後撤之念。”

說著,霍峻露出狡黠之色,說道:“待孫權有後撤之念,我當命徐盛兵渡濰水立陣,令孫權不得不戰。”

逼敵人出戰的最好方法,不是下戰書,與其約期會戰;或是自暴不足,引敵寇來攻。而是讓敵人陷入兩難境遇,令其不得不戰。

如李世民常用防守反擊勝敵,而敵寇為何能屢屢如李世民之意呢?

其因無他,而是李世民擁有充足的軍糧,以及李世民善斷他人糧道。

李世民擁有充足軍糧,代表可以與敵人久耗。而他善斷別人糧道,則能讓別人無法堅守,到臨界值時,必須出動出擊。

典型案例,李世民北擊劉黑闥。劉黑闥雖有河北為糧草供應,但是李績、羅藝在多面夾擊河北,讓其陷入糧草短缺。劉黑闥為擺脫困局,不得不出兵作戰。

故別看李世民在守,實則李世民在攻。劉黑闥步步陷入李世民的戰場節奏中,最終被李世民所擊敗。

白起的長平之戰,韓信的井陘之戰,皆有類似之意!

別看孫權在戰前所說,霍峻僅會那幾招,即水戰用火攻,攻城用水淹,野戰靠強兵。如若固守不出,霍峻將毫無辦法。

實際不然,霍峻常用那些招數,僅是那些策略簡潔直白,最適合南方作戰。水攻不用火攻,何以大勝強敵;攻城不用水淹,何以最小傷害破城。圍城打援、夾道伏擊,僅是調動敵人的小招數而已。

如遇孫權這種堅守不出的敵寇,霍峻自會用他法對之!

兵者有五道,一道,二天,三地,四將,五法。用兵強者,自然會利用五道去獲勝!

孫權知其表而不知本,欲以守而退霍峻,蓋是荒唐之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