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1章少年多奇策,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濰水者,今濰坊河也。其同樣是發源於沂蒙山區,西南向東北而流,注入大海中。
楚漢之爭時,韓信趁齊王已被酈食其說服,出兵奇襲了臨淄。齊王不備之下,渡過濰水逃到高密,向項羽請求幫助。
項羽派龍且出兵,其從沂沭河谷北上,而後從諸城至齊,非走穆陵關。因韓信佔據臨淄,濰水以西地區,故龍且先至濰東,與齊軍聯合。
齊楚合兵之後,龍且率兵西進,與韓信戰於濰水。後龍且因中詐敗之策被韓信所殺,韓信渡過濰水得以平定齊地。
故欲入青齊,除齊南穆陵關外,可從齊東地區入齊,僅是無法驟下青齊而已。而且需要與韓信反著來。***臨淄,而非東進安高密。
當下如欲至齊東地區,霍峻有兩個選擇,其一,如霍範所言,走偏遠的旁海道,佔據濰東地區;其二,效龍且行軍道路,從莒縣向東北而行,至濰水上游的諸縣。
諸城距離莒縣不遠,不足兩百里。看似路程近,實際上沿途多山地丘陵,還有不少湖澤非常不利行軍。
在齊國時期,諸城屬於舊齊長城的一段。眼前,孫權為了防禦漢軍從諸城進軍,派琅琊太守孫禮、城陽太守戴陵駐守。
霍範分析形勢,說道:“都督率大軍屯莒縣,受阻齊南。範以為可走旁海道下城陽,兵掠東萊諸城,誘孫禮、戴陵二賊出擊。如能擊敗孫禮、戴陵二賊,範據諸城,南迎大軍,北平濰上,則齊東可安。”
“濰水不足以天塹,大軍橫渡西進,將能掃淄上諸郡。若不足以下齊,我軍能食齊東、沂沭之糧,與魏軍久持,尋機擊破孫權,席捲青齊。”
如果將濰水作為區分齊東、齊西的分界線,齊東有東萊、城陽二郡,齊西有北海、齊、樂安、濟南四郡。從人口上來說,齊東不如齊西。但憑齊東二郡與沂上琅琊、東海二郡之糧,足以與齊西拉鋸。
如此觀之,霍範所思索的方案呼之欲出。
上計,如果曹魏缺少防備,霍範出兵不其,如能擊敗孫禮、戴陵,接應到霍峻兵馬,將能長驅直入臨淄;下計,如果曹魏有備,霍範打算在齊東開闢第二戰場,與曹魏打持久戰。
霍範向霍峻拱手,說道:“以上之所思,是為兒淺薄之見,還望都督糾之。”
霍峻笑著讓霍範坐下,說道:“奇出旁海,兵入不其,旋取濰上,果是少年有奇思!”
說著,霍峻看向蔣濟,問道:“子通以為士載之策如何?”
蔣濟捋須而吟,說道:“都督,兵出不其,謀取諸城,如能成功,當有利戰局。但若受阻險峻,不得入齊,兵馬多將因糧絕而歸!”
霍範計策如想成功,必須要進入不其。如果被魏軍阻擋在不其,諸城之兵將會襲擾其後,切斷旁海道。霍範縱不會被包餃子,但也會因糧草問題而撤軍。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如欲成事,需下不其,後取諸城,疏通入齊東之道,降服濰上諸縣。且莒縣需屯兵馬守備,阻魏兵出穆陵襲擾。如此而觀之,走旁海之兵最多萬人。”
蔣濟腦中快速思索,問道:“都督、少將軍,可有想過我軍入齊,孫權有何反應?”
霍範蹙眉深思,說道:“我軍奇入齊地,孫權當會出兵分御,或搶據險峻,阻我軍用武;或趁偏軍兵少,出眾兵破我!”
蔣濟朝霍峻拱手,說道:“都督名震華夏,漢軍驍勇。我軍入齊,孫權當憂漢軍善戰,魏卒為齊人,凡戰事不利,其部將會四散而走。”
“故以濟觀之,孫權當會深壁據守,以其青州刺史之令,使人招撫城池,向曹叡求援。我軍遠出二千里而客居齊,如若持久而不戰,諸城將反之,我無所食,唯兵歸徐淮!”
蔣濟所擔憂之事,即漢軍打通入齊道路後,孫權為了解決侵犯齊地的漢軍所面臨的問題。
孫權帳下兵馬多是齊人,一旦他們被霍峻打敗,因家鄉在本地,不會為孫權死戰,而是會逃離軍中。孫權考慮到這一層面,他多半會率兵固守,而非與漢軍決戰。
一旦孫權固守城郭,漢軍無法速破其城,反而會陷入治安戰中,大機率會因遠征在外,不得已撤軍收場,故如何在入齊之後,迅速擊敗孫權,方是重要問題。
霍峻微微頷首,認可說道:“子通之語有理,久持之策不用,若能兵入齊東,當尋計誘孫權出戰。”
“正是!”
蔣濟點了點頭,說道:“今兵出不其可行,然破孫權之策宜當深思!”
霍峻心有所得,問道:“今出旁海道用兵,士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