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8章 戰略決戰,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年後出兵中原,看似挺長時間,但從實際來看,尤其是對剛剛結束了大戰的南漢軍隊而言,這時間算不了多長。
如長期供養軍隊,江淮物資幾乎消耗一空。為了補滿北伐中原的物資,不僅需要從後方調配物資到前線,還要大量百姓為運送物資而服徭役。
除了物資補給外,還要派斥候深入魏境,勘探魏軍兵馬的佈置,以及用兵方向的山水地形;兵工坊打造甲冑,鑄造刀箭,以用於日後的戰爭。
當然了以上這些內容,對南漢而言不算什麼大問題,地方、都督區自行能夠解決。當下最重要的事,即顧徽之前提出的遷都秣陵的建議。
遷都秣陵經常被江東士人反覆提及,但因各種原因,始終不被採納。當下因背景有了很大不同,再次被提及之後,不僅劉禪意動,甚至霍、葛二人不得不思考,是否要遷都秣陵。
黃鵠臺,霍峻主持會議,諸葛亮、李嚴、徐庶、費觀、馬良、潘浚、張飛共八人列席。
至於為何沒有劉禪參加,主要是因為臨近正月,劉禪需要負責祭祀事務,直接讓霍、葛二人看著辦。而因霍峻爵高而位重,諸葛亮將主位讓與霍峻,他為副手幫襯。
霍峻跪坐在主榻上,環顧在場眾人,說道:“先帝終以滅魏興漢為己任,不幸中道而崩,陛下年幼初繼,曹丕南征江淮。幸天命在漢,經鍾離一役,重創賊兵。”
“時曹丕憂慮而喪,曹仁、賈逵、曹休者戰沒,緣淮百餘里,屍骸枕藉,生擒五萬餘人,收其軍糧器械,積如山嶽,牛馬驢騾,不可勝計。”
“而後壽春之役,徐晃自焚,兵將降服,降民十餘萬。追亡逐北,西復豫州,北至河南,下城七十二,大揚國威。”
“得此二役,魏國之兵死傷大半,將校非死既降,兵馬不足以用。加國有大喪,幼主當朝,魏已無昌盛之形勢。孤與丞相相商,竊以為宜當趁機北伐,以圖興漢室,成先帝之遺願。”
說著,霍峻將北伐規劃如實講出,沉聲說道:“今魏衰而漢興,漢積業二十載,孤欲於建興四年春北伐,時出全國之力,發二十餘萬兵卒,兵出三路而伐中國。”
梭哈!
下次北伐中原,大概是南北對峙以來最好的機會了,霍峻在徵求諸葛亮的意見後,決定梭哈一把,投入南漢所有力量,徵發國內所有可戰之兵,向中原發起最大規模的北伐。
這二十幾萬兵馬不是史書吹噓兵力所包含的民夫,而是純粹的兵馬人數,若加上民夫大概能有四、五十萬人。
這一仗倘若無大的戰果,此次北伐就不能說得上成功。甚至不幸兵敗,南漢積蓄多年的兵馬、錢糧將會付之一炬。屆時漢魏南北對峙的格局,短期內將無法改變。
“江陵公,魏雖屢敗我軍手中,但良卻聞百足之蟲,至死不僵。當下為求穩妥之策,不如向北國徐徐用兵。案兵養銳為上,觀釁而動。”
馬良神情猶豫,勸道:“今驟發國中二十餘萬兵馬,向中原大舉而用兵,如若兵敗,恐有損國威。良心中多有不安,望江陵公深思斟酌!”
潘浚眉頭微蹙,說道:“公受伊、姜之託,輔贊大業,入安本朝,出摧強敵,名聲振於海內,天下莫不震動,為成先帝之遺志之心,日月可鑑。然勞師遠征,跋涉中原,若攻城不克,野略無獲,恐有失公之盛名!”
“不然!”
徐庶態度剛強,說道:“天無二日,地無二主。昔漢楚爭雄,時人慾以鴻溝分治,唯高祖高瞻遠矚,強掠項羽,終垓下一役,得有天下。”
“中原者,疆域遼闊,少山而多原。徐徐用兵,或有所小得,但卻難改分治之形勢。夏季雨盛,漢舟北進;冬季河凍,魏騎南下。漢魏兵勢焦灼,互有進退,何能言興復漢室之語?”
“魏已歷二代,少者不知有漢。如今時不一鼓作氣,待魏再治中國三十載,恐河北已無知漢者矣。而南土承平,久而歷之,我與諸君漸老,恐無多少士民有復中原之志!”
在眾人中徐庶的年紀僅次張飛,比諸葛亮、霍峻等人老多了,他從南渡荊州避難起,已有三十幾年。他見過太多安逸下來的北人,因生活安穩下來,不再想回家鄉。
且徐庶作為潁川人,他深知中原地理對習慣利用河流作戰的南人來說,屬於是不小的挑戰。冬季結冰,舟舸不利行進,怕是會被曹魏騎卒擊敗。
今下徐庶贊同霍峻的建議,發舉國之兵,梭哈一把,爭取吃下河南。
實際上,除了氣候問題外,霍峻之所以選擇梭哈一把,還有考慮到河南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