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5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軻比能與鄧芝達成協議的同時,閻志不治身亡的訊息亦隨之傳開。軻比能得知閻志不治身亡後,下令逮捕隨行侍從,準備交予鄧芝當見面禮。
次日,軻比能召集諸部大人至王庭,鄧芝代表劉禪當著眾人的面,冊封軻比能為鮮卑單于。
南漢得益於兩漢時期保留下的威名,實際上擁有冊封草原諸王的權利。在東漢強盛時,鮮卑諸部大人貴族連連進貢,甚至與東漢一統北擊匈奴。故而得到冊封者,在塞外諸夷眼中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當然了,如果你實力夠強,可以無視東亞地區以大漢王朝為君主國的傳統,如雄主檀石槐,因一統了鮮卑,可以無視東漢朝廷的冊封,否則必須按照東亞地區的遊戲規則。
東亞的朝貢體系,起於兩週,確立於西漢。在朝貢體系下,大小藩國會以中國王朝為核心,表示臣服,各國與中國王朝進行文化、經濟、技術、制度、軍事交流。
如當朝貢國受到進攻時,作為宗主國的王朝,具有出兵對抗的義務,如明萬曆入朝戰爭。
如果用朝貢體系的定義去看,中原王朝保持了對這些東亞國家、部落鬆散的統治,其疆域版圖不單單是所實際控制的州郡,而是還有包括向中原王朝進貢的部落。
滿清時期,隨著歐洲殖民者入侵,朝貢體系隨之崩潰,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即清日之間簽訂的《馬關條約》,滿清承認朝鮮為獨立之國,放棄朝貢關係,準其獨立,朝鮮不再向中國所修貢獻典禮等。
由此可見,在某種定義中,朝鮮實際上是附屬於中國,中國具備對朝鮮的統治權,而這種權利即由朝貢體系所帶來。
當朝貢體系瓦解或崩潰,清朝僅能保留原有的疆域,甚至不加以直轄的疆域,都有獨立的傾向。
如西藏地區,不論滿清或是大明,在西藏高原上皆未建立起直轄統治,而是採用類似羈縻制度,或是說朝貢體系。若非圖書管理員用武力干涉,以當下之情況則不好細說。
故兩漢所正式確立起的朝貢體系所帶來的價值,不能單單用愚蠢,或是說賠錢生意去粗暴定義,而應當用闊廣與深遠的視野去判定。更不能因為朝貢體系在近代瓦解,從而去全盤否定朝貢體系。
如對南中地區的統治,大漢雖設有郡縣,但實際上內部存在大量蠻夷部落,這些蠻夷部落向中原朝貢,而中原王朝屬於是他們的宗主國。王朝需要出兵時,這些蠻夷部落需要出兵協助。
在東亞的遊戲規則下,軻比能實力不及檀石槐,且出生微末,自然不似諸部大人天然擁有統治鮮卑的權利。所以軻比能需要得到大漢的冊封與承認。
故而當著鮮卑諸部眾人的面冊封他為鮮卑單于,實際上軻比能借大漢天子之手,強化自己統治鮮卑合法性的一種政治手段。
當冊封儀式結束,諸部大人則不再稱呼軻比能為可汗,而是受匈奴影響,統一稱軻比能為單于。
軻比能大喜不已,隨即設宴招待鄧芝與隨行使團。
宴會露天而設,軻比能落座主案,鄧芝坐於次席,鮮卑諸部大人左右參席。
牛羊宰殺烹飪、燒烤,與各種果蔬一同上案,雖不及南漢宮宴菜餚豐富,但卻別具一番風情。
宴上,軻比能為鄧芝引薦兒子暾偉則,女婿鬱築鞬,弟弟苴羅侯、鞠去源等親眷七八人。
軻比能起家與不少軍閥相同,以一人帶親戚、親信發家,而後將歸順的部落交予他們統率,代他去統治漠南草原。
尋常時期這些親眷被軻比能外放出去,但因魏使閻志至王庭之故,故軻比能方招諸部大人至王庭議事,不料遇見鄧芝,而閻志又死了,乾脆為漢朝使團接風洗塵。
軻比能喝著酒,興致大起,問道:“我與魏國交手多年,互有勝負,今控弦之士有十餘萬眾,東起雲中,西至遼水。不知漢家天子疆域如何,兵馬如何?”
鄧芝放下酒樽,笑道:“南土之疆域有萬里,東西乘舟而行,日行數百里,日夜而行,蓋需十餘日。兵有百萬之眾,皆握刀引弓待戰,且有霍公都御之,故我漢有滅魏之心。”
百萬之眾如控弦十餘萬騎基本可看作吹噓之語,但南漢的疆域確實遼闊,從汶山郡至廣陵郡起碼有上萬裡。
聽著鄧芝如此言語,軻比能略有不樂意,說道:“既漢能滅魏,何故尋我鮮卑助力。”
鄧芝笑了笑,說道:“虎狼搏兔,尚需全力,何況一國乎?今魏雖大衰,但實力尤在,豈能輕蔑視之!如單于獵蒲頭,不亦是尋沒回鹿部相助?”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