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6章 兩大巨頭,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加曹丕兵敗而亡,其子叡尚弱,難以獨掌朝政。今當趁弱而伐,以求復中原。”

“若北伐不克,待賊人口滋生,國家勁兵又足,諸圍堅固有備,諸將銳士漸老,後來者不繼,唯以江淮、江漢之險傳世,再觀中原形勢而用兵。”

此役用兵雖然對曹魏造成大量殺傷,且打下了壽春。但霍峻沒有過分的樂觀,甚至為當下北伐而煩惱。

只要豫、冀、司三州在,曹魏的人口始終會比南漢多。人口比南漢多,而南漢為何能有優勢?

除了政權組織制度外,還與適齡人口有關。之前曹魏雖經歷了金口、漢中、襄樊三次兵敗,且兵馬損失不少,然曹魏為何依舊能保持一定的機動兵馬,主要是在於一統中原後,曹魏的適齡人口充足。

曹丕南征,為了一雪前恥,帶著老兵與新兵南征,卻在江淮慘敗。在江淮大敗後,因之前剛募兵不久,故曹魏可以服兵役的適齡人口不多,年幼者未長。

南漢這邊隨著多年的戰鬥,多勝而少敗,除了積累出一批精銳外,其後續適齡人口充足。一增一減下,當下的漢魏形成一種怪異的局面,以總人口來看,北魏多於南漢。但以兵源人口而言,南漢多於北魏。

最近在歸京的路上,霍峻重新分析了敵我優勢,發現當下的優勢在漢,而不在魏。如果要滅魏,南漢必須抓住曹魏虛弱之際,從而一擊致命。

一旦錯失了這個滅魏機會,讓曹魏有了喘息機會,國內兵馬數量逐漸恢復正常,到時候北伐將會陷入僵局當中。

且隨著霍峻、諸葛亮、蔣濟、龐統等中青年將領老去,南漢再想整合上下,齊心北伐,怕是困難重重。

南北朝時,為何南朝屢次功虧一簣,除了軍事角度上困難外,還有因南朝會陷入內耗當中。

祖狄經略淮泗,東晉君臣上下忙於換代,無暇顧忌中原。

桓溫北伐中原,明為北伐復晉,實則為自己取利。

劉裕二伐關中,雖收復關中,然後因內亂被匈奴所奪。

今下諸葛亮將巴蜀人團結起來,霍峻駕馭住淮泗集團,而楚人分別圍繞在霍、葛周圍。二人形成了陰陽磁鐵,互吸互補,方勉強將南土各方勢力整合起來。

如果二人有一人倒下,另外一人或許能執掌住朝廷,但想團結所有人北伐,幾乎是痴人說夢。如今被打散的江東勢力,必然會向上尋求發展。

故深思下來,霍峻認為如果想要滅魏,未來五年內必須要有所戰果,將南漢的疆域嵌入中原。所幸不單是霍峻有這般的宏觀戰略,諸葛亮亦是判斷出北伐宜快不宜慢。

“江陵公高瞻遠矚,亮深感敬佩!”

諸葛亮向霍峻拱手,問道:“然今欲北伐,不知君有何方略?”

“嗯”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峻聞孔明昔有為先帝獻伐北之略,今願先聽孔明之見解!”

霍峻雖為軍事負責人,但不代表他可以獨斷而行,有時需要採納眾人之意見。

諸葛亮撫扇而吟,說道:“亮為陛下獻策之時,關西混亂,人馬散亂,群雄割據,久不被中原所掌握,故亮欲讓西土之兵取關西。關西兵馬難援關東之際,荊、淮兵馬並進,合取河南。”

“當下關西三分,涼、魏、漢三國互有優勢,若操作得當,當能遮蔽關西兵馬。而江陵公武略超群,出兵汝南,亮為側翼,同取潁川,可威洛陽,逼寇遷都,分略河南。”

頓了頓,諸葛亮說道:“今賀齊病逝,當可讓伯言西歸,而後遣大將輔之,令其向關西用兵。”

霍峻手裡把玩青瓷茶盞,糾正說道:“許、洛為魏國之重,豫、司二州之戶籍,河南之精兵皆聚於此處,故欲強取許、洛非上策。青、徐為魏之弱州,今當先取弱而後克難。”

在向中原用兵上,霍峻與諸葛亮略有衝突,諸葛亮欲先啃許、洛而後再取河南,類似岳飛那種打法。霍峻則打算先弱後難,學劉裕先取青、徐,而後再吃下河南。

實際上,岳飛與劉裕北伐路線並未有優劣之分,以岳飛那種方式北伐,一旦打穿魏軍,河南將會聞風而降;劉裕那種路線北伐,需要先吃青徐,而後配合江漢兵馬,再打下河南。

說著,霍峻分析說道:“淮西之兵,孤欲交予士元統率。讓其出兵汝水,以為牽制滿寵。孤欲率大兵出泗水,先取彭城為基業,而後觀望形勢,擇選進兵之途。”

彭城為後世之徐州,作為兵家勝負之所,幾乎是誰佔據了彭城,便能主宰中原局勢。如能打下彭城,南漢在中原的棋將被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