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5章 《薤露行》,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何不能作詩!”
見眾人興致勃勃,霍峻不想掃興,笑道:“不知以何為題?”
“嗯!”
王粲考慮了下,說道:“我本欲以酒宴為題,但江陵公多經戎馬兵戈,不如以征戰為題!”
“善!”
霍峻單握軟球,踱步良久下,緩緩說道:“在漢之末世,皇道昧不明。主暗用庸臣,艱亂起朝廷。七柄失其所,權綱喪典荊。愚猾窺神器,牝雞又晨鳴。哲婦逞幽虐,宗祀一朝傾。弘農鴆洛陽,帝遷長安城。禍釁萌宮掖,涼馬動北垧。三方風塵起,玁狁竊上京。義士扼素腕,感慨懷憤盈。誓心蕩眾寇,積誠徹昊靈。”
“彩!”
隨著霍峻誦讀完,王粲率先鼓掌喝彩,笑道:“江陵公何謂不善屬文?憑此一詩,足以顯名。”
“此詩精彩!”
秦宓忍不住點評,說道:“江陵公以中漢失天下為要,作此光復漢室之文,立意之廣深,宏偉之字精,屬實令人欽佩!”
“不敢!”
霍峻將軟球扔給張飛,笑道:“非倉促所作,是為早些年有感而發,若字詞欠妥,當請翼德矯正!”
“俺不成!”
張飛抓住軟球,搖頭說道:“仲邈所作之詩,比俺強多了。”
“不知此詩可有名乎?”秦宓請教道。
“仲宣熟曉天下詩文,能否為此詩著名?”霍峻問道。
王粲捋著鬍鬚,笑道:“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說著,王粲感慨說道:“薤露為輓歌,昔李延年所改樂府詩。今之題名,為中漢所挽尊,或可稱為薤露行。”
“薤露行?”
諸葛恪微微頷首,讚揚說道:“王君文采非凡,此名配此詩,當如其名矣!”
“江陵公高才!”
“不敢!”
霍峻有意讓眾人散開,笑道:“天下才學若有一石,王君得有八斗,孤與諸卿共分二斗。今王君在此,孤不敢言高才!”
在東漢這麼久了,霍峻會作些詩,但詩的水平實在不怎麼樣了。今所創作的薤露行,為前涼主張駿所創作,為晉朝所遭遇而痛苦,且有光復天下之志。
霍峻早些年僥倖記得薤露行,並將其改造以為揚名之用。隨著劉備入荊楚,薤露行也用不到了。當下乾脆拿出來,一來在酒宴上表示自己忠於漢室之態度,二是表明自己光復中原之念。
“才高八斗!”
諸葛亮輕撫羽扇而來,瞧著巾帛所載的詩句,笑道:“以仲宣之才,不愧霍公所贊。”
“謬讚!”
王粲受了誇獎,笑著應和幾句,帶著眾人玩樂作詩去了。
待王粲領人而走,諸葛亮笑道:“不料仲邈竟有如此才學,若不領軍作戰,以詩留名亦未不可!”
“孔明羞殺孤矣!”
霍峻拉著諸葛亮坐下,笑道:“孔明之才學,或雖不及仲宣,但卻在孤之上。”
“擬令多年,亮早已不會寫詩!”諸葛亮抿著酒,笑道。
諸葛亮的文學能力不錯,早些年會寫詩作文,但隨著執政開始,諸葛亮不怎麼寫文章,甚至出現了文學能力退步的情況。
至於諸葛亮文學能力之所以退步,首要在於諸葛亮長期撰寫政令,出於為百姓考慮,往常會採用那些通俗易懂,言語簡潔的字詞。不會像王粲那般採用華藻的詞語,甚至經常去化用詩詞中的例子。
長久之下,諸葛亮養成的寫作文風偏向官方,字詞簡略,言語明瞭。與王粲這種常年寫作,且又是高才之人,自然無法比較才學。
“江陵公!”
二人交談間,李嚴趨步而來,向霍峻敬酒。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