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9章攻守之論,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峻,說道:“據斥候言,孫權下令,命胡質、孫禮棄守東海、琅琊二郡,將二郡兵馬收縮至穆陵關。孫權率軍民修繕齊長城之舊壘,青州兵馬大軍據屯大峴山。”

趁著霍峻瀏覽巾帛期間,蔣濟繼續說道:“今齊魯地區,呂虔加固彭城,屯兵糧於內城;孫權收縮兵力,撤至穆陵。以濟觀魏軍之所為,當有東守大峴,西據彭城之意。”

霍峻走到輿圖跟前,問道:“王凌兵馬何在?”

蔣濟用木棍指向湖陸,說道:“兗州兵馬駐紮於湖陸,距彭城僅兩百多里,距南武陽亦有兩百餘里。觀其屯兵選置,當有防備我軍奇出泰山,突襲兗州之意。”

霍峻目光凝視輿圖,問道:“今孫權更改舊時佈置,不知諸君有何高見?”

蔣濟沉吟少許,說道:“都督,孫權無故舍棄琅琊、東海二郡十餘縣,應是識破我軍欲圍開陽,以擊諸軍之方略!”

圍開陽以逼魏軍野戰的方案,早在之前的軍事會議中就有被反覆提及。畢竟霍峻所統兵馬眾多,根本不畏與魏軍野戰,反而為了儘快有戰果,漢軍巴不得魏軍主動野戰。

“今魏軍主動捨棄琅琊、東海十餘縣,我軍不動兵戈可得數萬百姓,擴千里之地,豈不樂哉!”

丁奉笑了起來,大大咧咧說道:“以奉觀之,當是孫權知曉都督圍城打援之策,故主動撤離二城,聚重兵固守大峴,以退我北伐大軍。”

丁奉跟隨霍峻征戰二十餘年,耳熟目染之下,丁奉已是漸懂兵法。今孫權所為,丁奉一眼就能看透。

“怕是沒這麼簡單!”

霍峻望著輿圖上狹長的沂、沭河谷,蹙眉說道:“孫權雖不善用兵,但卻有長謀。今舍二郡十餘縣,豈會專守穆陵而無遠見?縱孫權無遠見,曹叡豈會無長謀?”

霍峻之前雖然藐視過孫權兵事才能,但不代表霍峻無視孫權,或是將瞧不起孫權。如之前所言,孫權能作為吳大帝,其必有宏偉之大見,故霍峻不信吳大帝的手段僅限於固守穆陵關。

周魴思考少許,說道:“明公可是擔心此為孫權誘敵深入之策!”

“或有可能!”

霍峻負手背腰,說道:“今具體佈置未知,難以判斷孫權用意!”

蔣濟捋須而思,說道:“下邳至穆陵關,其道有七八百里,道路漫長,恐孫權有意固守關隘,令輕兵出小道,劫抄我軍糧道。”

“士元有何見解?”霍峻問道。

龐統蹙眉良久,說道:“子通之語,統以為然也。當下魏軍屯兵據守,其當觀我軍進軍而用兵。如我軍直取穆陵,兗州兵馬必會趁機而動,反之亦然!”

“至於兗州兵馬有何動作?”

龐統沉吟片刻,說道:“若是順泗水而下,直取下邳,以斷我軍退路。或是與滿寵合兵,截斷泗水河流,困我軍於淮北。”

聽著眾人分析,丁奉腦殼有點大,說道:“都督,那當下琅琊、東海二郡十餘縣可先取否?若是不取,是否轉兵向彭城。”

“彭城城郭高而堅,當下如欲取彭城,可用泗水灌城!”

蔣濟指向輿圖上的彭城,說道:“泗水或可破外郭,但欲下內城恐是不易。一旦時入秋季,泗水乾涸,大軍唯有撤兵。”

“那入琅琊,直破穆陵關如何?”丁奉問道。

蔣濟笑了笑,說道:“孫權集青州之兵固守穆陵關,我軍恐是難破之!”

“長史莫非欺我!”

丁奉臉色不太好看,說道:“據長史之語,彭城、穆陵皆難以被我軍所破,莫非欲令大軍就此罷兵!”

“哈哈!”

蔣濟與龐統相視而笑,說道:“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今戰前深明二者之利弊,待敵己示不足之時,可發兵攻矣!”

說著,蔣濟看向踱步而思的霍峻,問道:“不知都督欲如何用兵?”

霍峻走了約有三、四步,停下腳步,抬頭看向輿圖上的琅琊,說道:“孫權舍琅琊、東海二郡與我,我軍豈能置之不理!”

說著,霍峻看向眾人,沉聲說道:“沿用舊策,大軍行至下邳,轉取琅琊、東海,進取穆陵關!”

丁奉不能理解,說道:“都督疑孫權有詐,何故再向琅琊、東海進軍?”

霍峻淺淺而笑,說道:“守法之要在示敵以不足,攻法之要在示敵以有餘也。示敵以不足,則敵必來攻,此是敵不知其所攻者也;示敵以有餘,則敵必自守,此是敵不知其所守者也。”

頓了頓,霍峻總結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