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6章 革新選官,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sjwx 武漢行宮,湖中亭。 武漢之秋不同北國秋景,湖面尚有綠意點綴,魚兒嬉遊荷畝之間。 劉備端坐湖中亭內,眼望著秋景,惆悵說道:“歲初,朕尚與雲長聚於此處,笑談過往之事,今下雲長卻已是不在。” “請陛下節哀!” 為了避免勾起劉備的傷心事,法正換話題,說道:“陛下,據斥候來報,曹操上月亡於洛陽,今由其子曹丕繼位,大赦天下。” “咦!” 劉備神情露出驚訝之色,說道:“曹孟德竟薨?” 說著,劉備微嘆了口氣,說道:“曹孟德與朕爭鬥三十載,為一世之英雄,今下也終要亡歸九幽。” 年紀尚輕的諸葛恪,插嘴說道:“陛下,曹孟德篡位自立,是為國之奸賊。今下病逝,宜當為之喜,豈能為之傷乎?” 劉備眼眺湖面,靜默不語。 他這一生與曹操糾纏不清,早年為友,中年為敵,敵友之間交織一生。他所行之事之所以每與操反,不在他非常仇視曹操,而是不認同曹操的三觀,且側面說明了曹操對他的影響甚大。 今時聽聞曹操病逝,劉備在這瞬間,放下了他與曹操之間的仇恨,轉而取代的是他為曹操病逝而生的傷感。 見劉備這般神情,霍峻則是有所感。他可是深知曹劉之間,亦敵亦友,互相欣賞,互相仇視,關係匪淺。 如歷史上,在曹操病逝後,劉備曾派韓冉出使曹魏,為曹操弔喪,且向曹魏交好。僅因曹丕不準,韓冉才沒成功。其間雖有劉備因要伐吳之故,但亦有曹、劉之間的情誼。 霍峻倒了盞茶,並挪到劉備面前。 劉備端起冒著熱氣的茶水,問道:“仲邈以為曹孟德是為何人?” 霍峻沉默少許,說道:“曹孟德侵擅國權,世載其罪。然其憑持詭計,崇詐權術,征伐無度。縱威震四海,然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昔許劭評曰:‘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今逢亂世,操為奸雄,蓋是如此爾!” 歷代人對曹操的評價常是贊毀皆有,霍峻同樣如此。他認可曹操的才能,卻不認可其之品德。若是因為自己身為劉備臣子的緣故,連曹操的能力都不敢承認,則就是會讓人笑話了。畢竟貶曹,則是間接辱劉。 “仲邈之言如是也!” 劉備捧著茶盞,感嘆說道:“朕壯時與其相知,昔董卓亂政,諸侯聯盟討董。群雄怯弱無能,唯曹操將寡兵擊之,縱雖敗於汴水,險些喪命,可謂忠厚漢室。惜時局驟變,忠奸易改!” 曹操的一生很好的詮釋了什麼叫‘屠龍少年,終成惡龍。’昔除奸治吏,忠奉漢室。最終因時局大變,走上了稱王開國之路。 感懷些許,劉備收斂心情,問道:“孝直,曹丕繼位可有舉措?” 法正沉吟少許,說道:“曹丕繼位,除提拔封賞外,唯令陳群大行九品官人法,於郡中置中正,品鄉論,分級而拔士人。” 聞言,劉備放下茶盞,問道:“曹氏以九品中正革新察舉,廣收中原人心。今我大漢需革行察舉,以正中漢之過乎?” 南漢北魏屬於競爭關係,雙方各有抄襲借鑑對方的政治體制,但卻有自我調整。 如早期的都督制,來自二劉因戰事特殊,任命霍峻出任都督臨時職。後隨著戰區的常態化,都督則成為常設官職。曹操將都督職抄去,專督州軍事。亦或是曹操革新稅法,南漢新稅則在北魏稅制上自我進化而來。 今劉備見曹氏革新九品官人法,生怕落後的他,則是詢問眾人是否要革新察舉制度。 “陛下,我國不可行九品中正法!” 王粲直腰拱手,勸道:“我大漢國中多有南逃士人,如多有徐州淮北人,或是荊北南陽人,亦或是關中、中原士人。今舉孝廉不分籍貫,不以品階而行。若效仿魏人,僑人何以安?楚、吳士人位卑,又何以自處?” 歷史上南北朝中,南朝之所以要設立大量的僑郡,不是南朝閒得蛋疼。而是南朝為了維護北方流亡士族的權利,必須設僑郡安置。 如魏晉時期推行的中正制,中原士族門楣大部分比南方士族高。南方士族可以透過地方州郡出仕,那麼沒有家鄉的中原士族則無法出仕。 故而從東晉開始,為了保障中原士族出仕,在地方上設立大量僑郡,進而是僑州。 今南漢如果想推行九品中正制,那必然是要大動干戈,且會嚴重損傷吳、楚士人的利益。王粲雖是中原高族,但他作為劉備的秘書長,王粲必須提醒劉備別瞎搞。 法正捋須而笑,說道:“陛下,曹氏所制九品制,將人才分九品,人得其用,門楣高者或可舉上品,實與中漢孝廉之制多無差別。其間若有可取之處,唯據人才品級而委官職,以免大材小用,小材大用。” “這般嗎?” 劉備蹙眉微思,說道:“九品之制是為曹氏籠絡士人之策,更正孝廉重德輕才之舊舉。我大漢效行舊制,郡守舉孝廉,尚書檯斷其能。朕恐重蹈中漢之弊,如童謠言,舉茂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