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0章 王爺重要還是老賊重要?,抗清,傲骨鐵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谷城位於襄陽西北,此地向北就是河南南陽境,再向西北則是均縣。
均縣便與魯蝦、李恕等人潛居的淅川縣境交壤。
這片地區可以用四個字形容。
窮鄉僻壤。
三個縣級地方總人口加一起也不過萬人,同保康一樣除了縣城和有限幾個鎮子,大部屬於無人區。
也正因此地條件惡劣,所以當年八大王張獻忠投降明朝後,就被明朝廷安置於谷城。
沒想到張獻忠在谷城僅“老實”了幾個月就再舉義旗,重新點燃了已經平息的農民起義烽火,最終同李自成一起埋葬了明王朝。
讓張天望帶兩千兵奪取谷城並佔領附近的均縣和光化,王五不是託大,而是收取這些地方的確就是探囊取物。
尤其是谷城,可以說只要明軍過去,縣城就能易主。
這還要感謝八大王。
因為八大王當年再次起兵時把谷城的城牆給扒了,城中除了夫子廟以外的建築都被拆毀怠盡,以致於後來歷任谷城知縣連衙門都沒有,只能將夫子廟作為縣衙辦公地點。
說是縣城,其實就是個鎮。
沒有城牆,守備營兵了不起就兩三百人,張天望要是搞不定不如找根繩子自個把自個吊了。
張天望出發前,王五又面授機宜,除奪取這三個縣後要及時建立地方政權,安撫百姓,恢復民生、鼓勵百姓耕種荒地,告知百姓三年免稅外,要及時封堵自河南鄧縣進入這片地區的驛道。
必要時候,可以斷道。
即有橋拆橋,有路拆路。
總之,能扒的都扒了。
如此一來,清軍想要從河南進入襄陽,只能走新野這條路,或者繞道德安。
由於明軍的騎兵力量太少也太弱,王五眼下根本不考慮北上河南深入中原。
那樣做的話會讓明軍在戰場上陷入被動。
平原地區以步兵為主的明軍碰上集團規模的清軍騎兵,哪怕這些清軍騎兵戰鬥力實際早不如當年,但也是步兵難以消除的噩夢。
不客氣的說,只要兩三千清軍騎兵,就能將上萬明軍按在地上磨擦。
到時走也不是,打也不是,最終只能被活活耗死。
而且河南被清廷經營了二十年時間,比起戰火始終不斷的湖北,清廷在河南的統治更為牢固,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王五是不會冒險挺進河南的。
一口吃不成胖子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且現在進軍河南他王五這個女婿真就成了老丈人吳三桂的馬前卒。
為王先驅了。
想要挺進中原,除了擁有一支絕對規模的騎兵外,就是擁有強大的火力。
前者,以荊襄的地理條件和現實情況,明軍根本做不到。
除非老丈人吳三桂豁出去把寶貝似的戰馬給他送幾千匹來,不然還是老老實實經營荊襄的好。
後者,倒是可以。
雖然不懂具體辦法,思路王五是不缺的,火器相關技術人材也儲備了不少,投入的經費也很多,就等開花結果。
樂觀估計,兩年內明軍的火器生產就能進入正軌,且領先於清軍。
什麼顆料火藥,什麼炸藥包、地雷、藥子定裝、前膛改後膛之類、火石擊發的基本武器常識,王五還是曉得一些的。
這些其實在現有火器技術基礎上稍加改進即可,沒有什麼技術難題。
提出來,讓“專家”去試驗即可。
錢給的足夠多,就沒有什麼造不出。
王五,天生就喜歡灑錢。
瞎子萬四帶300騎馬步兵深入浙川營救被困在李官橋的吳世璠,問題也不大。
明軍僅有的千餘騎兵只能稱為馬上步兵,尚無法稱之為真正騎兵,也就是無法與清軍騎兵正面對決,但只要不攻城掠地,單純救援幾個被困的人還是綽綽有餘的。
王五讓萬四速去速回,途中絕不可做任何耽擱,救出吳世璠後立即回返谷城。
並且儘量做到保密,就是不能讓吳三桂孫子落在明軍手中一事被清軍知道,也不能被虎帥他們知道。
王五不敢將此事告訴韓王、洪部院和虎帥、袁帥。
甚至與吳三桂秘密“勾結”,自個娶了人家女兒的事,王五也不敢透露半點。
不是王五想瞞著虎帥他們,實是擔心順營和吳三桂之間的血海深仇會讓虎帥他們變得不理智,強迫他扣下吳世璠用以威脅吳三桂。
雖然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