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部分,三國之北地梟雄,換裁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時,一直沒怎麼說話的祖昭不慌不忙的開口道:“既然這些兇徒夜裡都還蒙著臉,可見是害怕別人認出,單憑這一點應該可以排除胡賊和山賊。顯然應該是一些窮鄉僻壤的刁民,這些人今晚殺人越貨,明rì還要拋頭露面,故而才要蒙面,以防萬一。”

議論的聲音很快消弱下來,大家頓時向祖昭投來目光。或有人從來未曾考慮到這個細節,又或者是疏忽大意,直觀上認為劫匪大多都會蒙面,以防官府擬出捕盜的文書。現在聽到祖昭這麼說,確實讓人大感恍然。

縣尉文泰緩緩點頭,贊同道:“倒也不是沒這個可能。早先就聽聞郡裡多地都有刁民作亂之事,據說在涿郡、冀州等地的民間還鬧出什麼太平道,通道者無不是狂熱至迷,對那些持九節仗的上師言聽計從。哼哼,簡直是妖言惑眾,鬼迷心竅。”

一提及到太平道,在場眾人有不同程度sè變。在場之人無不是貴族、世家出身,對於底層老百姓聲勢浩大的集結,向來都是有所顧慮。可以說,他們所在的階級必然與農民階級是對立的,形如水火。歷朝歷代單反農民暴動,地方的財主、貴族十之仈jiǔ處在矛頭之鋒上。

淳于沛頗有感慨的嘆了一口氣,說道:“在我們玄菟郡各地縣鄉里,也有人在傳道太平道,公孫郡守對此頗有憂慮。只不過這些人又無犯事,無非是販售一些符水,郡府根本無從處置,只能由著任著。”

下座的嗇夫李幹憂心忡忡的說道:“小人也勸過本縣通道者,叫他們千萬不要鬧事,但那些徒眾未必聽得進去。唉,長此以往,恐怕會生出大亂子。”

陳縣君順著眾人的言論說道:“莫非,此次劫案會是這些太平道徒所為?”

眾人默然不語,隱隱約約似是在預設這一點。

倒是文縣尉很是武斷的說道:“未必是也未必不是,必然要先調查一番方能確鑿。”

祖昭的看法與文泰一致,經過短暫思索,他又說道:“此外,適才在下在檢查屍首時,發現有三人卻是死於一箭斃命。這或許不算奇怪,不過,在下要說的是置人於死地的箭皆是通體漆黑,連箭羽也是被染黑過的。”

言罷,他向站在大門門檻附近的祖成遞了一個眼神,祖成馬上上前。從屍體上取出的箭已經用布塊包裹好,他開啟了布塊,展現在眾人面前。

眾人仔細傳看,大多是一臉疑惑,然而輪到文縣尉手中時,倒是下意識停留端詳了一番。

一旁的祖繁不禁問道:“文大人,可有線索?”

文泰沉吟片刻,沒有急著說話,忽然把目光轉向了首座上的祖舉。

在場眾人不由自主順著文泰的目光看了過去,只見祖舉仿若遇到晴天霹靂一般,神態略顯幾分僵直,老邁的雙眼中透著幾分驚疑不定的神光。任誰看到這裡,都知道祖舉顯然是知道一些關於黑箭的線索。

文泰等了一會兒,見祖舉不說話,有些耐不住xìng子,開口道:“老將軍,當初在下任職上谷郡時,曾聽說過塞外胡地有一悍匪專用黑箭,五十步之內一箭斃命。時值羌人犯境,度遼將軍指派軍司馬尹端領兵三千往上谷郡鎮壓,那黑箭悍匪正在羌人部中,是役shè殺我漢軍將士一十九人。”

聽完這番話,左右無不大感驚奇,殊不料竟還會有這樣一段傳奇故事般的陳年往事。

就連祖昭自己也深感意外,看樣子文泰早年是與祖父相識,而且黑箭悍匪一事顯然與祖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這時,陳縣君忙轉向祖舉問道:“祖將軍,竟有此事?”

祖舉長嘆一口氣,神sè凝重,說道:“我記得那年應是熹平元年,應上谷太守求援,張將軍調派尹司馬一部趕往馳援。羌賊雖猖獗,但豈是我大漢天軍的對手?前後三次作戰,尹司馬便將羌賊打得落花流水。而就在第二次作戰結束後,張將軍委派我前往尹司馬營中傳令嘉獎,也正是那次我初與文縣尉見過一面。”

文泰接過話進一步解釋道:“當時尹司馬一部與上谷郡本地軍民合為一處,因而在下同在軍營之中,故得幸結識祖老將軍。”他說這番話時,還是透露出幾分對祖舉的尊敬之意。

【尹端原為東漢名將張奐擔任護匈奴中郎將時的司馬,與鮮卑、烏丸、羌人作戰有功。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尹端協同張奐、董卓大敗轉戰並涼二州,打破外族,後升任會稽太守。在職期間舉其主簿朱儁為孝廉。熹平元年(公元172年)會稽郡民許韶父子起義,尹端被刺史以“討賊不利”之罪彈劾,訂位死刑,為朱儁賄賂官員而得救,輸作左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少年紅顏

圈圈

莫名其妙的穿越

知恩報恩

最強近身特種兵

寒如夜

宋賊

雨來不躲

請問今天可以和我結婚嗎?

白淵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