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部分,世家子的紅樓生涯,雨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的殊榮,卻叫個後輩得了,心裡不舒服的,難保不會在平日裡對賈瑚動點手腳。尤其翰林院裡的一群人個個都是進士出身,萬里挑一的人才,心氣高。而越是心高氣傲的人,面對壓過自己一頭的人,就越是不服氣。
徐渭就怕到時候,賈瑚會被人故意刁難。
賈瑚知道徐渭的好心,也領情,雖然他並不害怕任何挑戰刁難,但如果能夠走得順暢一些,又何必一定要走那崎嶇泥濘的路呢?
今次徐渭要赴的宴會並不是正式的宴會,而是一次朋友間的私下小聚,來的人多為朝中學士、翰林、清流出身者,老一輩的都是徐渭親近的朋友,帶上一兩個子侄去宴會上拜託老友以後多加照顧,這種事常有,否則徐渭也不會那麼突兀的帶著賈瑚赴宴。
不過徐渭是真心疼愛賈瑚這孩子,在馬車上仔細叮囑他:“翰林院掌院學士丁大人是我當年在翰林院時結交,這些年關係也算近,看在我的面子上,他或許對你印象好點,但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等會兒你見了他,可得小心注意,收起你貴家公子的氣派,免得讓人看了心裡有刺。”
賈瑚知道這個翰林掌院學士丁大人,早在之前他中舉的時候,徒宥昊就給他蒐集了翰林院眾人的資料給他,這個丁大人,乃是貧寒字第出身,年幼時家無餘糧,全家人省吃儉用才勉強過活,他自小愛讀書,偏上不了學,於是便去村裡的學堂偷聽,竟然也學了不少東西。那學堂坐館的先生是個秀才,人很和善,見他有心向學,便破例讓他每日在學堂聽一個時辰,結果後來一考試,丁大人竟天賦卓絕,比一般人學的都快都好,那秀才愛才之心,就收下了他這個學生。
丁大人求學之路很不容易,家境平寒,根本拿不出束脩,多虧了秀才先生免了他的銀錢,中午還給他一頓飯吃。年幼時還好,等到丁大人慢慢大了,家裡就不許他在去學堂浪費時間,反而要他這個長成了的勞力幫著家裡幹活。那時候誰能想到丁大人日後能高中做官啊,就是丁大人自己也不敢這麼想,雖然捨不得讀書,還是打算回家幫襯家裡,還是秀才師傅一勸再勸,說以丁大人的才智,日後最少一個秀才時穩妥妥的,到時候哪怕坐館當先生,加上每月秀才的錢糧,也勝過地裡辛勞。於是丁大人才得以多讀了一年書,就那一年,丁大人以十五歲少年,得中秀才,驚倒了整個村子的人。
丁大人中了秀才,日子慢慢就好了,族人看在他的功名份上,湊錢一起供他讀書,他也爭氣,十八歲的時候中了舉人,但是春闈沒過,饒是如此,也已經很了不起。丁大人感念秀才的恩德,娶了對方的女兒,次年就有了孩子,一家其樂融融,過得很不錯。
誰知天降橫禍,當地新來的知縣是個有背景出身的捐官,勳貴旁支,在京裡無法無天慣了,到了地方也改不了毛病,一次乒百姓,叫那秀才看見了,仗義執言了幾句,就被那知縣派人一通好打,秀才回家後又氣又急,身子骨本來就弱,一時沒撐住,人就去了。丁大人得知恩人岳父竟這麼丟了命,哪裡肯依,拿著舉人的功名非要上告,可當地知州知府,竟沒一個人敢受理此案,無非怕那知縣背後的身家。丁大人求告無門,自己反倒差點賠進去。要不是最後遇見前御史當時丁憂回家的白大人幫忙,丁大人怕得連功名都得給人奪了。
後來丁大人勤奮苦讀,終於一舉高中,考了庶吉士,入了翰林院,幾十年下來,當年那知縣一族敗落,丁大人順利報了仇,可對勳貴的印象卻越來越不好。如今他上了年紀,孫子都要娶妻了,脾氣也越來越固執,在朝中對勳貴出身的官員,總是保持距離。皇帝也知他品性,便讓他呆在翰林院,教導後輩是為其一,翰林院出身多為有學子,紈絝勳貴少見,也是皇帝對丁大人這個心腹的體貼。
開朝這麼多年,單看榮寧二府佔了一條街,族人前後街把房子擠得滿滿當當,如此多人,卻只出了賈敬賈代儒兩個進士就知道,勳貴家裡出個讀書人有多難。誰就能想到賈瑚這個含著金湯匙出身,父親還是著京裡最大的紈絝好玩之人,竟真能考中探花呢?
賈瑚開始看到資料的時候就知道事情怕有些棘手,單看丁大人幾十年來,便是富貴了也從來都沒有嫌棄過糟糠之妻,家中只有嫡子出生,就知道丁大人是個重情重義之人,這樣的人,對認定的事情,往往比一般人更加執著,心裡的道德標準比一般人都要高。更不要說,丁大人完全是靠著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才爬到今天這位置,他必須有心計有手段有能力,老而成精,他要不喜歡賈瑚,賈瑚的日子過得就不會好。
好在,賈瑚還有徐渭這個師傅,現在,就希望丁大人能看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