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9章 八仙過海(白銀盟主6),不明不清,第十個名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唉……罷了罷了,起來吧,朕是急切了一些,然諸位臣工也該體諒苦衷。東南倭寇才平息了幾十年,如若再度興起該由何人應對?” 面對所有大臣的反對,皇帝黑著臉、揹著手在房間裡轉悠了十多圈,才隨著一聲長長的嘆息,收回了御駕親征的建議。 但事情至此並沒結束,皇帝又提出個很現實也很嚇人的假設。如果海匪和當年的倭寇一般厲害,或者根本就是倭寇捲土重來,朝廷該怎麼對付。 事實上這種可能性不僅有,還很大。當年倭寇鬧得最歡時也沒敢北上攻擊重兵把守的天津衛,那裡不光有炮臺還有三衛正規軍,是朝廷中樞的門戶!現在真來了,很顯然規模不小。 “……選忠勇之士統領天津三衛!”聽到皇帝的問題,沈鯉趕緊站起來回答。他和沈一貫、朱賡的處事原則截然相反。內閣首輔不能遇事退縮,必須要第一個衝上去為皇帝排憂解難,才配得上這份殊榮。 “選誰?倭寇乘船而至來去如風,哪位卿家可以下海追剿,誰家兵將又能通曉陸戰、水戰?”可惜他這種只有態度沒有具體細節的務虛之言沒讓皇帝停止追究,提出來的問題一個比一個尖銳。 “……”這下內閣大學士、六部九卿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希望對方出面回答。 喊喊口號、互拆牆角不用擔責任,可是推薦將領剿滅海匪是要連帶的,一個不小心,不光事情做不好還得吃瓜落。當年就有不少朝中重臣因為推薦將領剿滅倭寇不利而丟官貶職,血淋淋的教訓不可忽視。 更要命的是經過上百年的海禁政策禁錮,朝廷在建造海船、培養航海人員、研究海戰技術方面早就落伍了,就算不計個人得失願意為朝廷推薦合用人才,也沒地方找去,總不能隨便抓個漕運將官來充數。 “唉……既然眾卿家沒有合適的人選,朕這裡倒是有份奏摺很有意思。王承恩,拿去傳看!”皇帝的臉色更難看了,誰當領導也不願意看到手下人遇事無措,那不成廢物了,養著何用? 但此時再去從頭追究責任顯然沒什麼意義,隨著第二次長長的嘆息,皇帝揮了揮手,讓小太監把一份厚厚的奏摺呈了上來,端端正正的舉在內閣首輔沈鯉面前。 “……陛下,此舉頗為不妥,海船耗費巨大且極易傾覆,如今太倉空虛,難以為繼啊!”沈鯉只看了一小半,雙手就開始微微顫抖,強忍著看完,神色極為凝重,態度也極為堅決,反對! “莫要急,待眾卿家傳看完畢再商議不遲!”而此時的皇帝反倒古井不波了,端坐在書案後面,饒有興致的欣賞著大學士們平時用來批閱奏本的各種型號毛筆。 還找了張白紙親手試試,和大學士們的字比了比,臉上浮現出滿意的笑容。好像寫字太爛不是因為技藝不佳,而是毛筆不趁手。聽到沈鯉的發言,頭都沒抬,又拿了張白紙繼續練字。 “嗯,誰來說一說,漕運總督袁可立所建大帆船能否如他所言,可乘風破浪在大海上如履平地?” 待到那本厚厚的奏本重新回到小太監手裡,皇帝才放下毛筆,拿起紙張,笑眯眯的開始提問。紙上根本沒有字,而是一條船,尖頭收尾,船底圓鼓鼓的三桅大帆船! “……”沒人回答,無論內閣大學士還是六部九卿,說起陸地作戰來還能籠統的講一講,可是涉及到航海問題就真是一無所知了。 現在是皇帝的正式詢問,所回答的每個字、每句話都必須有依據,哪怕是民間傳說呢也得有才成,毫無依據的胡說八道等於欺君罔上,重罪! “袁總督在奏摺裡註明,這條船比任何海盜船都快捷堅固,不光無畏箭矢還能抵禦佛郎機人的火炮射擊。若其上也配置火炮若干,在大海上能暢行無阻,區區海盜不足為慮。眾卿家對這番說辭可有疑問?” 看到大臣們一言不發,洪濤有些失望。原本指望某位不學無術的尚書或者大學士張嘴就來,被記錄在案,日後可以隨時找他們麻煩呢,沒想到這些官場老油條如此謹慎職業,面對未知事物居然半個字不吐。 但不說話也有不說話的對策,現在我說你們聽著,沒有質疑就等於預設,預設了就等於同意。然後皇帝的建議就成了全體透過的聖旨,誰不執行誰就是戲耍皇帝,大不敬,也是重罪! “陛下,袁可立所言不足為信,應派重臣親至天津衛仔細查明之後再做定奪。”眼見在船隻效能方面無法提出合理質疑,左都御史溫純乾脆改變了策略,要以袁可立本人為突破口。 明代的統兵之人,無論文官還是武將,在作戰之後往往會報喜不報憂,斬敵十人說成一百人,殺敵一百就得成千上萬了。 這種習慣已經成了官場套路,沒人會在數字上特別針對。但慣例畢竟不是律法,如果非要較真的話,百分百屬於隱瞞軍報,罪過也不小。 聽皇帝的意思,好像要啟用袁可立大規模建造海船,光靠內容空洞的直諫無法阻止。要是能找個罪名把袁可立搞臭,倒是可以做到釜底抽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