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屈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章 赴美 (求追讀!),千禧大導演,顧屈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30章 赴美 (求追讀!) 吳淵並沒有接受John的建議,不過他確實需要一個英語名。 倒不是說覺得英語名字比中文名字好,高階,而是接下來一段時間他將要和大量歐美人接觸、合作。 讓他們一口一個“yuan”確實有點為難人了。 又不能讓他們一直喊吳淵“Mr.Wu”,這樣尊敬確實是尊敬了,可是距離感也拉開了,而且很難讓人親近起來,一般只有正式場合這麼喊。 私下聊天不可能一口一個“Mr.”的,或者直呼director(導演)。 所以沒有絲毫猶豫,吳淵就給自己取了個英文名:Daniel(丹尼爾),也沒啥特殊寓意,就是圖個好念好記。 和John確定了合作事宜後,吳淵也沒有再多耽擱了,處理了一下國內的事物,和學校以及韓董報備了一下後,就坐上了前往洛杉磯的飛機。 話說,吳白鴿的英語名就叫John來著... 而吳淵的好來塢首部電影《朱諾》,就將會由福克斯探照燈的John擔任製片人。 緣,妙不可言。 ...... 飛機上,要坐超12小時的長航班,吳淵自然是不會虧待自己,買的是頭等艙的機票,航行感受還是挺舒服的。 不過他並沒有在休息,而是在算賬。 在離開國內之前,吳淵處理了一些瑣事,主要就是《彗星來的那一夜》的分賬問題。 這部電影已經在國內下映了,內地票房最終定格在了1856萬,沒破2000萬,稍微有些遺憾。 這部電影的口碑和反響都很不錯,港島和寶島那邊都有引進上映的想法,中影還在跟進中。 內地票房利潤的分賬是沒這麼快結算的,倒是之前賣版權拿到的錢是已經可以結算了。 在韓董的建議下,吳淵開了個皮包傳媒公司,暫時只申請了【藝人經紀】方面的業務。 沒辦法,現在電影不讓民營資本進入,電視劇需要拍攝許可證,吳淵暫時都申請不來。 他這個皮包公司成立的最大作用,就是可以在銀行申請對公賬號,方便和中影這邊做結算。 至於財務和稅務方面,韓董讓中影的財務一起幫忙處理了,算是給予方便。 吳淵為了接下來的籌劃,和韓董商量好了,這次的結算全部用美元,包括接下來的內地分賬。 本來他是打算用這筆錢投資《朱諾》的,但是福克斯探照燈不同意,那他只能暫時將這筆錢存著。 等著朱諾上映後,加上票房分賬的錢,再在好來塢搞點小動作。 是的,雖然福克斯探照燈讓步了,可吳淵也還是隻打算和他們合作一次。 給別人拍電影真不是事! 腦子裡清楚知道好來塢未來20年大致發展情況的吳淵,怎麼可能安心給福克斯當拍片工具人啊! 《朱諾》這部電影算是給好來塢交投名狀,打好關係,順帶著證明下自己有這個能力吃這碗飯。 《朱諾》之後,吳淵肯定是要自己搞個獨立製片公司,自己做電影專案的。 不需要做太大,一年能拍三五部電影,賺個一億美元的利潤,再將發行方面的利益分給好來塢六大,那好來塢六大是容得下吳淵折騰的。 前提是不能動他們太多的蛋糕,而且要學會往外多分點利益。 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像是外國人很難在華夏經營電影行業,哪怕到2020年也是如此。 同樣,好來塢也很難接受一個華夏人在這大搞電影資本。 好來塢電影入侵世界,向來是美帝手上的重要武器之一,怎麼可能讓外人染指。 就算吳淵知道未來20年哪些電影賣座,有機會搶先寫出劇本或者投資。 他也註定不可能做到好來塢六大那個程度,甚至就連新線、獅門這樣的第二梯隊都不行。 開啥玩笑呢。 電影行業向來是排外的,但凡有點志氣的國家,都會控制自己的電影行業。 日韓電影市場不讓外人進入,印度更是立法禁止外資,哪怕東南亞小國都有自己的政策扶持和保護。 好來塢就算自詡全球最開放,最包容,人家頭部資本也都是由自己人控制的。 哪怕是英倫紳士們,也只能在好萊塢做演員、導演、編劇,最多當個製片人,沒辦法成為資本的一份子。 還算好的就是,這年頭的華夏還沒開始崛起,好來塢也絲毫不認為華夏電影行業會對好來塢產生威脅。 所以吳淵至少在未來十年,還是可以在好來塢高調做導演,低調做製片公司的。 一年做三五部電影,賺個一兩億美元,沒人會在意,或者說犯不上為難他。 他都已經計劃好了,未來五年在好來塢這邊主要以賺快錢為主,他自己則是在國內拍點文藝片去歐洲三大追求榮譽,適當佈局國內市場。 等到國內電影市場起來了,他再將重心轉向華語商業片,用從好來塢賺到的錢,多培養一些國內優秀的新人導演,加快內地電影市場成長。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