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屈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章 凱戈小課堂開課啦!,千禧大導演,顧屈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2002年,12月14號。 中午12點,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外,人聲鼎沸。 數量超過千人的中外記者媒體,特別邀請來觀影的特邀觀眾,幾乎將人民大會堂外的廣場塞的滿滿當當。 各種用三腳架架起來的長槍短炮上,閃光點閃爍個不停。 有趣的是,現場的每一位記者,都是穿著一身正裝,包括攝影師都西裝革履的。 張衛平的要求還真被嚴格遵守了。 人民大會堂外,一片熱鬧擁擠的景象,每個人臉上都流露出期待的神色,畢竟這是國內第一部大片的首映! 新畫面旗下的工作人員,正嚴格的進行入場檢查,每一個要入場的嘉賓和記者,都必須接受堪比安檢的查驗,不允許任何電子裝置,錄製裝置帶入! 就連記者們,一會入場的時候,也得先把錄影機、照相機等裝置寄存在工作人員手中,等到觀影結束後的記者會採訪環節,才能重新領取裝置進行採訪。 之所以這麼嚴格要求,主要還是為了防止盜版流出。 之前為了滿足奧斯卡參評的條件,《英雄》早在深圳就先讓觀眾率先飽了一番眼福。 結果,就有人利用一些不法手段,將《英雄》的內容盜錄走了,並且引發了小規模的盜版傳播。 所以,防止不法分子乘這次首映之機進行盜版活動,文化部門專門制定了非常繁瑣的種種防範措施,生怕再出電影還沒上映,盜版就流出的醜聞。 當然,這也讓記者們普遍感覺這次《英雄》首映的架子可真不小。 以往的電影首映式請柬都是主辦方快遞、郵寄或是當場發給記者,但是這次首映,為了確定一人一證,記者們得親自前往主辦方公司領取請柬,讓記者們“無冕之王”的威風一掃而落。 這會首映入場的時候,又要求記者們提前一個小時進行存包、安檢、檢查、存放攝影裝置等一系列繁瑣手續,提前入場等著。 這更讓記者們不爽了,很多記者都在心裡想著,一會觀影后的記者會上,他們絕對要讓《英雄》劇組感受到“無冕之王”的威力,提問怎麼尖銳怎麼來! ...... 前場記者和特邀觀眾在有序經過檢查入場。 而在人民大會堂內,《英雄》的放映廳裡,一群提前到場的嘉賓們,已經匯聚一堂,正在互相交際聊天。 同樣穿了一身正裝的吳淵,也混跡在其中。 他是凌晨五六點的時候才到京城的,稍微修整了幾個小時後,他就跟韓董一起結伴來了人民大會堂,從另一個門進了內場。 有這種待遇的不只吳淵和韓董。 除了《英雄》劇組外,姜紋、陳凱戈、馮曉剛等幾位國內一線大導,文化部方面的領導,中影和新畫面方面的負責人也都在其中。 這些人很快就劃分好圈子,各自交流起來了。 吳淵就和姜紋、陳凱戈、馮曉剛幾位導演湊在了一起。 “吳導,這回終於見到真人了,我夫人拍完你的《入殮師》後,回家可是把你一頓好誇啊!” 凱戈導演笑眯眯的看著吳淵,十分親切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雖然《入殮師》沒為陳虹帶來什麼藝術獎項,但凱戈導演向來看重的不是這個,他是真欣賞吳淵本人! “你的《入殮師》拍的確實很好,電影溫情感十足,難怪能拿柏林最佳導演。” 凱戈導演砸吧了下嘴,似乎在回味《入殮師》的內容,然後便有些遺憾的說道:“就是你在鏡頭美學方面還有些不足之處。” “電影溫情感是有了,但鏡頭的使用都比較剋制和樸實,其實可以更大膽一點的,比如張國榕在雪山下吹嗩吶的那場戲,如果讓我來拍的話,我會多架幾個機位,再增加一個俯瞰的鏡頭。” “色彩上,也應該做些設計,雪山是白色的,張國榕如果能穿一身紅色衣服的話,畫面會更加有衝擊感!” “或者在嗩吶上系一條紅絲帶,在吹奏的時候,紅絲帶隨風飄舞也不錯!” 吳淵認真的聆聽著,時不時的嚴肅點點頭。 他並不是在做戲,鏡頭美學這一塊,確實是吳淵的短板之一。 他畢竟在夢中主攻的還是商業片領域,這也是21世紀華語電影的主要發展方向。 這麼說吧,論電影美學,色彩美學這一塊,國內第七代導演全部綁在一起,可能都沒陳凱戈、墨鏡王、張一謀任何一個人強。 甚至就連姜紋都比不過! 人家姜紋拍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太陽照常升起》裡,鏡頭美學也玩得非常溜! 可是商業片不看重這個,商業片更看重電影情節的衝突性、戲劇性,看重商業價值,以及特效的運用。 吳淵在電影特效鏡頭拍攝這方面,就挺擅長的,讓他來玩特效,他敢自信的說,絕對比現在的幾大導演都強。 所以他拍《加勒比海盜》一點壓力都沒有。 哪怕這部電影要運用大量特效鏡頭,一半的戲都要在攝影棚裡拍,他也能很好的完成拍攝任務,對綠幕、小綠人、動捕裝置啥的熟悉的很!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