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三七二十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愛在心中,管他三七二十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宿舍,你郭叔家就急匆匆地搬走了。”。。。。。。
身材勻稱又高雅/
面貌清秀又和善/
眼見瘦小的男娃/
總把善心相送/
放下待哺的*/
接過啼哭的男娃/
娃兒吃飽入夢鄉/
嬸孃喜上眉稍。。。。。。
為了治好我頭上的疤痕,重新長出頭髮來,媽媽帶我去過不少的醫院,結果都是一樣“瞎子鬧眼睛沒治啦!”
又過了一段時間,媽媽不知聽誰說:“把生薑榨出的汁,塗到頭上能長出頭髮來。”媽媽年輕在老家的時候,跟姥爺學過剃頭,而且剃的還很好。所以不用求人自己就能搞定。
做事一貫雷厲風行的媽媽回到家以後,馬上付諸實施。她一邊準備剃頭的刀子、肥皂和熱水,一邊對我說:“小,聽媽話,把頭髮剃淨了擦上姜,就能長出新的頭髮來。啊!”
我一聽媽媽說能長出新的頭髮,那還有啥不行的,痛痛快快地聽媽媽擺佈。
媽媽先是給我圍上毛巾和單子,把我的頭洗好了泡透了,再擦上肥皂。拿過兩個板凳讓我坐在她的懷裡。媽媽撫摸著我的頭說:“別怕!不疼。啊!”她穩穩地操著刀,舒緩地為我剃掉頭上的頭髮,不大的功夫我就成了個‘小和尚’。
媽媽把一塊生薑和蒜缸洗刷乾淨,把生薑搗成泥用紗布包起來,一邊擠一邊往我的頭上抹薑汁,直到擠淨所有的薑汁才肯罷休。。。。。。。可惜的是這一招術對燙傷的缺發毫無用處,以至長大以後,我的左鬢和腦後還有疤痕。
年荒地貧出苦苗,瘦小枯乾又蕉黃。
哺育幼兒真不易,怕飢怕寒醫頑疾。
寒冬過去剛見暖,苦夏無情似熬煎。
沸粥裡面重洗禮,丟些皮毛鬼不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六章 離家出走
在“要文鬥,不要武鬥!”的政府號召下,‘打砸搶’的事情漸漸地湮沒了。各個小馬路的路口和衚衕口的柵欄也拆除了。除了人們的衣著、談吐和牆壁上的標語口號外,似乎又恢復到了從前。
每天早晨我還是和媽媽一同來院裡。早飯和中飯跟著媽媽吃食堂。不同的是下午放學後,我就可以自己回家了。媽媽怕我弄丟了鑰匙,從不把家裡的鑰匙給我。讓我把書包放在彭嬸家以後,跟衚衕裡的孩子們一起玩。等著她下班回家以後,再給我做晚飯吃。
那個年代的大人們,常常在下班後組織政治學習。特別是院裡幾乎天天搞學習。因此,媽媽經常回來的很晚。夏天天長時還好,可以一直在外面玩到媽媽回來。一到冬天就得貓在彭嬸家裡了。有的時候,彭叔一家人睡下了,我只好在黑暗中孤獨地坐在椅子上等媽媽回來。。。。。。
不一樣就是不一樣,那個時候的人們都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公共場合開口先要加上《毛主席語錄》。除了深夜無論你走到哪都能聽到大喇叭的廣播聲。無論是上班的還是上學的,每天第一件事就是高唱《東方紅》,跳忠字舞。最後一件事就是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就是業餘時間也大多在學“樣板戲”。
深秋的一個下午,我剛放學就看見媽媽等在一旁。“媽!”我喊了一聲奔到媽媽的身旁。
媽媽摟著我的肩頭說:“別回家了。今晚上軍區文工團來演樣板戲。”我跟隨著媽媽向水房走去。。。。。。
由於大家都知道當天晚上有演出。所以早早地就把水打完了。吃過晚飯後,媽媽收拾完鎖好門。帶著我隨著人們一起向禮堂走去。
禮堂是蘇式建築。西側是小禮堂用來做後臺,演員化妝、換裝,還有道具都在這裡。東側的大禮堂很寬大,能容納七八百人。室內的牆壁是淡黃色的。於其他牆壁不同的是,他的表面不是平整的,四周的牆壁佈滿了凹凸不平的小坑。兩側所有的窗戶全都遮擋著紫紅色的窗簾。屋頂中央懸掛著一具大的紅五星形狀的玻璃燈,四周有八個圓臺式的白色吊燈。整個場內顯得光芒四射金碧輝煌。
一振鈴聲過後,全場的燈光熄滅了。舞臺兩側的聚光燈打在中央,一位年輕漂亮的女戰士,精神抖擻地由幕後走到舞臺的前沿。她向大家敬了個標準的軍禮報道:“革命的戰友們,大家好!現在為大家演出: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演出單位,‘瀋陽軍區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智取威虎山》是樣板戲之一。不時地在戲匣子裡能聽到。戲裡表現瞭解放初期,在東北地區的林海雪原中,盤踞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