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部分,重生之平凡是真 完,撲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真想親眼去看看啊,我們根據各種資訊、資料和資料推斷出的震發時間是在十一月四日至二十日之間,震級大概在6。5M~7。8M之間,但是地震的深度、震源、震中以及波及範圍以我們現在的能力根本無法確定,我們還需要學習更多、更深的知識。”張同很想去可可西里,想親眼驗證自己的實驗推論。
“不知道教授他們那邊計算出來沒有,如果計算出來就可以通知崑崙山附近的人們具體防範。”俞彤一臉嚴肅,“陳教授他們雖然沒說那邊群眾和政府的反應,但是想也知道,很多人肯定不相信教授他們的結論,希望震前防範工作和震後搶救工作能準備的充分些,不然苦的就是普通老百姓。”
震前防範工作?俞彤的話讓袁書芳心裡一動,或許……或許她找到了讓汶川地震損失最小的方法,只是現在時機還不成熟,她的說話能力還不夠。
十一月十二日,袁書芳等人又在辦公室收到了一組衛星影像:109國道沿線的電線杆上,平日傍晚蹲滿了紅隼、褐背擬地鴉等禽類,而在最近幾天裡一隻鳥也見不到;野犛牛往年初冬分佈於保護區的種群數量不超過400頭,而最近幾天,庫賽湖以南、五道梁西北地區野犛牛大量密集,最大的群體上千頭;藏原羚一反過去的溫馴,發了瘋似地四處亂竄;成群結隊的藏羚、藏野驢、藏原羚以及小型哺乳類動物都爭先恐後地沿青藏公路向東遷徙。
十一月十四日下午五點二十七分,實驗室裡正在和方教授進行影片對話的時候電腦螢幕一陣劇烈閃爍,兩秒後方教授的影像消失無蹤,電腦上由衛星傳回的資料正在劇烈變動。
實驗室的十二個人同時站起身緊張地看著電腦上變動速度已超過肉眼能分辨的數字,心裡一陣緊張,地震已經發生了吧?
大家焦急地在實驗室裡等待,晚上八點左右,袁書芳等人終於用手機聯絡上了陳教授和方教授,然後得知那邊所有的研究員都無礙,地震發生在北緯36。2度、東經90。9度的崑崙山口西,屬無人區,暫無人員傷亡,地震震級被確定為里氏八點一級……陳教授最後說:“孩子們,這一次你們的功勞最大,要不是你們心血來潮要來可可西里探秘,要不是你們想去攀登玉珠峰……你們偶然的行為為地震科研帶來了新的道路,孩子們,作為老師,我為你們感到驕傲。”
掛掉電話,實驗室裡一陣令人窒息的沉默,緊接著一陣快要鬧翻天的歡呼聲響起,“我們成功預測了地震啊,成功了。”俞彤雙手緊摟著袁書芳的脖子又哭有笑。
“嗯,我們成功了,真的成功了。”袁書芳含笑帶淚,她心裡的緊張和激動已經不能用言語形容,但是她知道她離未來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這是我們大家的成功啊,同志們,歡呼吧!”顧不得男女之別,十二個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此刻,只有擁抱才能表達他們對成功預測地震的開心和自豪。
地震之後陳教授和方教授沒有回學校,而是留在那裡繼續研究,而且國家地震局的科研人員以及國外的科研人員也都一窩蜂地往可可西里跑,這次地震之後的遺址會為地震構造背景、成因、青藏高原內部運動學、動力學等重大科學問題提供更為完整、珍貴的資料。
袁書芳等人再次感嘆他們現在為何不是研究生,那樣他們也可以去地震區收集資料。不過袁書芳也只失落了幾天,之後就和夥伴們忙著把之前收集到的資料歸類整理成冊,等忙完這一切後時間已來到二零零二年的一月——研究生考試時間到了。
信心十足地參加完研究生考試,袁書芳又精神十足地開始準備寫畢業論文了。
大學近四年時間,袁書芳看的關於地震方面的資料數不勝數,中國的、國外的,大家都說地震屬自然災難不可預測,可事實是很多地方地震之後當地人就會有人回憶起地震前兆,那是自然對人類的警告,可是人們忽視了它;地震預測不是單一專業的研究,而是涉及地理、地質、物理、大氣、環境等多專業的配合,再配以現代的科研方法和科學儀器,或許成功預測地震將不再是謠言。
提起筆,袁書芳為自己的論文題目定為《論地震預測的可行性》。
五月初,因為大四畢業生該交論文初稿了,陳教授和方教授把自己的科研任務交給同事後就回科大了。兩人回來後要向學校作報告,要去北京中科院作報告,最後還要去國家地震局晃一趟,總之,等袁書芳拿回陳教授幫她修改的論文初稿已是六月初。
七月的論文答辯,固體地球物理學專業有七個人獲得了優秀,佔本專業人數的二分之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