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炯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六章 對戰騎兵,偷天改宋,薪火炯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是衝出來的騎兵可不像是來送死的,這些騎兵明顯是為那些炮灰找回平衡時才用到的,並且一衝出林地百米遠,這些騎兵就開始互相之間拉開了距離。

正所謂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這夥騎兵就算沒有明顯的蒙古騎兵裝束,衝出來的速度和戰術動作的執行都能讓人一眼看出兩個字“精銳”。

不過王參謀和韓振漢是幹什麼的?新一團無論是前世今生也都是軍人,並且是在華夏民族經歷了百年戰爭,最後韓振漢親自訓練出來的精銳步兵。

而王參謀和韓振漢閒來無事的時候,更是研究過怎麼去對付騎兵作戰。尤其是他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他們要面對的是在這個時代中無人能擋的蒙古鐵騎。

得出的結論是什麼?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算簡單。蒙古騎兵在戰場上所向睥睨,並不是因為他們強大到了無法抵擋。而是因為他們的騎兵在野戰中確實是實力強勁,但是在攻城和山地作戰當中卻又明顯的不足。

在同等裝備的情況下,山地作戰中一萬蒙古騎兵絕對打不了一萬步兵。這樣的例子可以很明顯的在釣魚城戰役當中看到,連蒙古帝國的大汗都倒在了釣魚城下。

並且同理,蒙古帝國的騎兵在攻城戰鬥中也是有很大的不足的,當然如果拉出了羅羅炮,那就另當別論了。不過當羅羅炮啞火以後呢,沒有了攻城器械,怎麼用騎兵攻城,答案當然是騎兵不可能騎著馬衝上城牆。

所以沒有平原開闊地帶的優勢地形的情況下,蒙古帝國的軍隊跟普通的步兵戰士相比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

而蒙古騎兵最擅長的戰鬥方式,也不是歐洲騎兵那種鐵皮罐子包裹起來的重甲騎兵,對於一個以遊牧為生的民族來說,重甲騎兵並不是他們的長項。而騎射才是他們真正的優勢。

並且成吉思汗也大力的發揮了這一優勢,騎兵兵團級別的游擊戰,你打我,我就邊退邊射你,你不打我,我就帶著騎兵圍著圈的射你。你跑的話,那就更好了,我一邊追一邊射你,裝甲少了,你抵擋不住弓箭的箭矢。裝甲多了,無論是人是馬,都跑不動。

這些看上去像是進入了一個死迴圈一般,蒙古帝國也確實是藉著這種無賴一般的打法,一路打到了北歐的鹿特丹。如果不是因為蒙哥汗的以外死亡。蒙古帝國前進的腳步被內部的爭權奪利減緩了腳步。蒙古帝國的旗幟插在法蘭西帝國的領土上也不是不可能。

而對於騎兵的打擊,和騎兵的實用,實際上在華夏大陸上也從來不少見,包括在那場令華夏大陸生靈塗炭的戰爭中,無論是日本還是華夏都有大量的實用騎兵作戰。只是在軍隊中的佔比相對來說比較少而已。

騎兵的作用在早期進入到了工業革命的國家裡,已經非常少見了。但是對於幅員遼闊的華夏大陸,車輛不多,道路沒有修繕,鐵路沒有鋪設的情況下。馬匹仍然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作戰時使用的腳力。

但是對於騎兵的衰落,有一場註明的戰役方發生在華夏大陸的最北方。但是參與者卻不是華夏子孫。而是另外的兩個列強在中華的土地上展開的一場為了利益而戰的戰鬥。

這場戰鬥中,哥薩克騎兵帶著他百年的威名對陣上了,日本明治維新後的新軍。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和華夏的黑龍江地區,日俄的一次戰爭中。哥薩克騎兵唱著戰歌,對陣日本的秋山旅團。

但是結果卻是,在威武颯爽的騎兵,對陣上了機槍那麼等待他們的也只有失敗和死亡。要知道當時的哥薩克騎兵也是一手馬槍,一手戰刀。但是騎兵終究是由兩個血肉之軀組成在一起的。在鋼鐵發射出的洪流面前。他們做的只能是流血。

這個戰例,幾乎每一個在中國上過軍校的學生都曾經學習過的一個傳統軍隊對陣現代軍隊的經典戰例。王參謀當然也是其中之一,作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的高材生來說,對於這場戰鬥他閉著眼睛都能在沙盤上覆述出戰斗的每一個細節。

當韓振漢他們知道了自己是在一個什麼時代,什麼樣的狀況的年代以後,總是不自覺的假設如果自己對陣上了蒙古騎兵應該怎樣去做。

槍?槍韓振漢他們確實是有的,復裝子彈,也不是不可以,畢竟華夏大陸上的能工巧匠,那些小銅殼子,並不能難倒他們。但是要做到批次生產,用復裝的子彈,單發步槍去打擊有幾百萬部隊的蒙古騎兵嗎?那就實在是不顯示了。

復裝一顆子彈的成本可能都要高過一匹馬匹的價格,但是韓振漢他們沒有討論出對付騎兵的戰法嗎?當然不是,他們當然討論出了對付騎兵的戰法。而且也並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