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部分,怪味滄桑,白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冬春季流量小一些。流經市區的這一段,造紙廠和居民的生活廢水,排放在河流裡,環境汙染嚴重,清水變成黑渾水,冒出陣陣刺鼻的臭氣。人們很少到河邊來,河道周邊是蚊蟲的天堂。
撤地設市前,一個地委書記比較重視城市建設,下大工夫治理了河水的汙染,引入了一種新的建壩方式,選擇環繞市區中部的那一段,建築了一座橡膠壩。這座橡膠壩,積蓄了清亮的河水,形成了一片人工湖泊,為這座城市增添了一景。後來,歷任市委、市政府的領導,按照建設“水城、綠城、歷史文化名城”的思路,相繼建造了四座橡膠壩,蓄水的面積抵得上兩三個西湖的面積,水城的特色顯現了出來。無山不奇,無水不秀,唐都市有山有水,這與其他北方的中型城市相比,確實是一枝獨秀,不僅改善了城市的環境,而且具有調節城市小氣候的作用。
橡膠壩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從20世紀50年代就出現了。這種用高分子合成橡膠,以高強度帆布做強力骨架,構成的新型水工建築物,錨固在基礎底板上,形成密封袋。旱季在橡膠壩袋內,充水或氣體成壩擋水,雨季洩出壩袋內的水或氣,讓壩坍塌,不影響河道洩洪。由於橡膠壩有這麼優異的效能,特別是構造簡單,能夠產生又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