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部分,魏巍文集:新語絲,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料等主要工業部門的基地。

1965年2月26日,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由李井泉任主任,程子華、閻秀峰為副主任,後又增加彭德懷、錢敏為副主任。中央許多領導人都曾親自到西南實地視察。三線大規模的建設工作從此展開。

三線建設的過程,自然是充滿了艱辛的。由於建設專案不少是擺在遠離大城市的邊遠地區,人煙稀少,交通不便,施工困難,物資供應當然十分艱難。而參加三線建設的工人、知識分子、幹部,一般都來自生活較為優越的大城市,工作上、生活上的差距將會很大。但是,那個年代人們的精神狀態好,一接到通知,很快地便處理好家事,告別親人,踏上征途。以攀枝花鋼鐵廠的建設為例,那裡處於金沙江的峽谷地帶,頭上是烈日當空,腳下是不毛之地。成昆鐵路尚未通車,大量建設器材和生活用品,都要靠公路長途運輸。鋼鐵廠廠址選在長不到三公里,寬不到一公里的弄弄坪。背靠荒山,下臨金沙江,建設者住的是“乾打壘”、帳篷、蓆棚子,吃的是幹鹹菜,正如當年流傳的一首歌謠說的:天是羅帳地是床,擔水要到金沙江。三塊石頭架口鍋,帳篷搭在山窩窩。人們就憑著兩隻手、三件寶(水壺、毛巾和草帽)艱苦地奮戰。三線的其他工程沒有一項不是靠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建設起來的。

大三線建設,前三年的進展頗為順利。自“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邊疆的內亂把這種形勢破壞了。工程建設不能不一度受到極大影響。直到1970年才又繼續大力進行。前後經過十餘年的艱苦奮戰,大三線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三線建設原來的目標是,要在中國縱深地區再建起一套比較完整的後方工業體系。僅以四川的情況看,十多年來已建起三百多個大中型企業,它們已成為四川工業的主幹。全國三十八個重要工業部門四川樣樣俱全。以重慶為中心的常規兵器工業基地,以攀枝花為中心的鋼鐵工業基地,以川南鹽化工和天然氣化工生產基地以及以成都、德陽、綿陽、廣元為中心的電子、重型機械、發電裝置製造工業基地的建設,不僅為奠定四川以後工業發展的基本格局打下了較好的基礎,而且對改善中國原來工業只集中在東北和沿海一帶的佈局,帶動四川以至毗鄰地區社會、經濟進步,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改變“老、少、邊、窮”地區的面貌等方面將繼續發揮重大的作用。

大德篇(13)

在鐵路建設方面,除成昆鐵路早已開始外,1970年又開始了襄渝鐵路的建設。這條鐵路的走向是毛澤東親自確定的。鐵道兵先後投入八個師二十四萬人,鐵路沿線動員民工最多時達五十八萬人。此路於1973年全線接軌通車。襄渝鐵路的建成,使四川擁有五條大動脈(寶成、川黔、成昆、襄渝鐵路和長江)與全國相連。公路建設和郵電事業也有很大發展。

經過三線建設,西南工業生產能力已有很大提高。仍以四川為例,從1965年到1979年,鐵礦石開採能力由40萬噸增加到817�15萬噸;鍊鐵能力由38�89萬噸增加到271�69萬噸;鍊鋼能力由59�56萬噸增加到289�7萬噸;鋼材生產能力由92�48萬噸增加到251�85萬噸;發電裝機容量由83�47萬千瓦增加到379�32萬千瓦;水泥生產能力由117�02萬噸增加到556�88萬噸。四川已成為全國著名的三大電站成套裝置生產基地之一,四大電子工業基地之一,五大鋼鐵基地之一;機械工業,形成了重型礦山和工程機械製造、汽車、儀器儀表、農業機械等較完整的體系。已能獨立生產許多高、精、尖產品。四川已由原來一個偏僻閉塞、交通不便、工業薄弱的落後省份,一躍而成為中國西南部新興的工業基地。

總之,經過大三線建設,原來的戰略設想已經實現。儘管還有某些缺點和不足,但中國不合理的工業佈局已經有所改觀,大三線地區的工業基礎已大為加強,隨著經濟的發展,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偏遠地區,社會面貌也發生了變化,其成績是應充分肯定的。儘管戰爭並未發生,但對保障我們祖國的安全,卻是有長遠意義的。我們不能忘記當年毛澤東為我國長治久安所作的運籌。

五、毛澤東與群眾的關係說明了什麼

凡在毛澤東身邊工作過的同志所寫的回憶錄中,幾乎沒有不提到他同群眾的關係,這不是偶然的。

在師哲同志的回憶錄《在歷史巨人身邊》中,就深入地記述了這一點。他說:“主席對勞動人民的感情深沉而真摯,發自內心,沒有任何矯揉造作。”這是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機器人的動物世界

柯染

異世童顏

空白協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