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心蓮百合文化博文彙編二,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不知道這樣行不
行?這樣算行賄嗎?如果算,空手去在禮儀上有問題嗎?如果不算,那禮物大小的界定也不好區分。何況現在有變
相行賄等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好把握,懇請老師指正一下偏差的思想與問題。
以下僅供參考。&;nbsp;
1、首先應該從大公出發,而不是損公肥己的行為。這一點,自己應該是能夠分得清楚的。
2、其次要駕馭自己的內心世界,要能夠“*”。人都是有良心的,潛意識裡應該知道自己是不是在
行惡,從不喪良心的角度人不應該行惡。
3、另外,我們還要駕馭自己的感情。有時候感情和道德是矛盾的。這個時候我們要理智、智慧地對待
人情世故。不要因為人情世故而行惡,甚至走向違法犯罪。
4、我們還應該考慮到後果挫折,不要因小失大。人往往因為佔便宜的思想,而使得我們受到惡果的懲
罰,出現挫折和不順。
5、我們要學會解脫。之所以人不得解脫,很大方面是因為某些地方做的不正,不到位,僅僅從自我或
者利己的角度出發。如果我們勤修八正道,就不會因心行不善招致惡果而恐懼煩惱,至少沒有良心上的不安。應該
想到自己的前途,遠離苦果,努力修持善的心行。
6、不要心存僥倖心理,應該克服狂妄不羈的惡習,虛心上進,紮紮實實地修養自己,從小事做起,從
一點一滴做起,不因小惡而為之,不因小善而不為,那麼我們的境界就會不斷提高。這樣我們就在小行上走入了大
道之中,前途必然是光明的、美好的。
7、克服習氣的態度要堅決,不要給自己留後路,否則習氣的克服就遙遙無期了。不要因自己的放逸和
心存僥倖,讓習氣鑽空子。對待習氣,應該有一種破釜沉舟的氣魄和誓願。
讓我們攜手並進,努力突破不良的自我,為美好的未來而共同奮鬥。
2008年12月24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357 關於講解理論
357 關於講解理論
郭旭東
博友留言:目前在社會上像您這樣講佛法的人,認可您的人都以您為標準,做榜樣。那您是否能保證
您的一切都是完全正確的呢?&;nbsp;
我和大家一樣,都處於不斷進步的過程中,而且我現在每天仍然在不斷地學習。&;nbsp;
我所提供給大家的答案都是參考性的。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以道德、原始佛經
或佛學辭典為依據的。這應該是有目共睹的。
2008年12月25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358 如何讓他謙虛
358 如何讓他謙虛
郭旭東
博友留言:老師經常講到,人要謙虛,虛則授道。不錯,不謙虛是什麼也學不到的。如果他不太認可
您的一切行為,而您認為您是百分之百正確的,想讓他虛心向您學習,那將採取何種方式讓他謙虛下來呢?&;nbsp;
以下供參考。&;nbsp;
我所提倡的是關於謙虛品質的學習與培養,而不是所謂“謙虛”的虛偽形式。一個人如果真謙虛的
話,他應該是不分時間、地點和物件的謙虛,而不是這個時候、這個地方謙虛,其他時間、地點不謙虛;也不是對
這個人謙虛,而對那個人不謙虛。
社會是個大舞臺。一個人如果稜角分明,尤其是不謙虛,那麼必然會受到社會的打擊。社會就會教育
他,使他逐漸成熟起來。與其在受到重大挫折打擊的時候才想到去除驕傲的習氣,還不如及早下手。一個人改變習
氣應該首先要端正態度。態度第一位。&;nbsp;
佛家講,“依法不依人”。這樣的故事我們也可能聽到過。例如釋迦牟尼佛在以往修菩薩行時,就為
了羅剎的一句佛法偈子而捨身為道。所以,我們首先看中的是佛法。驕傲的習氣往往扼殺了創造性,阻礙自己能力
與修養的提高,錯過很多提高自己能力與修養的機緣,所以應該下狠心斷除。
2008年12月28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