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家小柚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繼續給你們科普知識,嘿嘿,帶著現代去大唐,木子家小柚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呼父親,直到近代,還一直儲存在書信習慣當中。舉個例子,我們可以從《紅樓夢》裡看到清代人在口語上已經不叫父親為“大人”了,賈寶玉叫他爹“老爺”,賈環和賈蓉是叫“父親”,但是一寫書信,比如認了寶玉當乾爹的賈芸,就寫“不肖男芸恭請父親大人萬福金安”。

“大人”是什麼時候變成對官員的稱呼語呢?具體的時間,我也說不清,但是“大人”和“爺”的稱呼演變過程一樣,都是從“稱父親”逐漸擴大、外延,一種叫作“親屬稱謂語外化”的現象與諂媚風氣相結合,最後“大人”的語義變化為稱呼官員,“爺”(老爺)變化為稱呼主人、貴人。

好吧,您這就問了:既然在唐代不能用“張大人”“王大人”來叫官員,那我面前站著姓張姓王這兩位大官,我該怎麼叫他們?總不能直接叫名字吧?這也太不禮貌了。

嗯嗯,懂禮貌的是好孩子……唐代稱呼官員呢,大致上有以下這麼幾種叫法。

一是“姓”+“官爵”。這裡的“官爵”不必是全稱,比如劉某人任職“散騎常侍”,往往只呼為“劉常侍”。基本上各個官爵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稱呼,姓趙的“兵部尚書”和姓錢的“禮部尚書”都被稱為“趙尚書”“錢尚書”,姓王姓李的“司勳主事、考功主事”被叫為“王主事”“李主事”,等等。

二是“姓”+“公”之類的尊稱,應用廣泛,民間可用,官場也可用。您要是穿越到貞觀年間,見了房玄齡說“房公安好”,見了魏徵說“魏公萬福”,人家會覺得你這孩子挺有教養的。此外稱字號、稱地望[12]也可通用,“太白今日又得新句未?”“柳河東何時動身南行?”這樣。

三是“姓”+“官名別稱”。比如唐人稱縣令為“明府”,於是張縣令、李縣令會被叫為“張明府”“李明府”,中書舍人和門下省高官都別稱“閣老”什麼的。

總之,您要想見了什麼官員都叫“大人”混過去的話,這種偷懶方法是行不通的。被叫“大人”者會輕撫你頭,笑而不語,您的真正大人尊公在旁邊聽見了,大概會氣得拿棍子抽您一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狼煙

辰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