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二六節 自相箭甲,建設盛唐,比薩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部族人不會用箭!

就算有,也射得不多、不準!

他們的弓箭稀稀拉拉地射過來,甚至沒有到達距離就亂射一氣,在唐軍面前老遠處落下,顯示出他們的很不專業。

弓箭的使用絕非容易,不同地域的民族對弓箭的使用有不同的態度,草原地區開闊,作為遠端兵器的弓箭最受青睞,遊牧民族騎著馬,拿上一張弓,就那麼遠遠地放風箏,則可殺死野獸和吊打農耕農族。

天高任鳥飛,飛鳥需要硬弓,遊牧民族常出射鵰手。

山民用弓則不然,它不能太長,山路崎嶇難行,太長的弓不易攜帶;它也不能太硬,太硬難拉開,尤其需要迅速拉開時辦不到那真要命。。。山路上,很可能轉過一個岩石,迎面就是一頭熊向你撲來!

不同於草原上策馬飛奔,狼在前面,它沒地方可以隱蔽,一箭不中可以來第二箭,好整以暇,而山民卻講究首發命中,第一箭射不中,獵物會消失在山岩裡。

更有一個麻煩,山高潮溼,弓箭儲存不易。

所以這批部族人衝鋒時沒有伴隨箭雨,讓唐軍是興高彩烈。

感覺到大地顫抖,部族軍飛快而來,他們亮出了雪亮的馬刀。

唐軍基本上都是步兵,除了一百多騎矮腳馬的(基本上都是軍官或者偵察兵),他們列陣以待,排成密集隊伍,弓箭在弦上,傲然而立。

唐軍則是部分步兵前出約三十步,伏在地上不知道忙乎著什麼。

當部族騎兵迫近時,他們不慌不忙地退回陣前,拿起了長矛。

他們的長矛木製,鋼矛頭,中間套有螺栓,可以分開攜帶,合攏來使用,是山地步兵特有裝備。

前三排統統蹲伏,三層長矛對準前方,象刺蝟張開了刺一般。

部族人義無反顧地衝來,距離五十步!

唐軍軍官舉高軍刀,大家拉弦!

看到部族人激動的臉孔,張大了嘴巴吶喊著,高吼著衝鋒。

但是前軍的旗號沒動,軍號沒響,軍官高舉的指揮刀沒有下落,大家只是預備著。

距離三十步!

只聽得衝在最前面的馬匹慘嘶一聲,猛烈地向右傾覆,馬身轟然倒地,濺起的泥礫甚至彈到了唐軍陣上!

真棒!

部族人的馬匹衝得急,摔得重,人仰馬翻一大片,蔚為大觀!

抵擋馬隊的急就章!

對付馬匹衝鋒有許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鐵蒺藜,這玩意兒外型簡略,主要特型就是四根均勻分佈的鐵刺,用的時候往地上一扔,總有一個刺頭朝上。【△網w ww.Ai Qu xs.】

急衝的馬匹馬蹄子一踩上去,就有得騎兵樂呵樂呵,基本上馬匹的那條腿就不要了!

它的歷史遠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大家用這小玩意兒來對付馬匹和進行警戒,將它撒在路上、城牆的周圍,安營紮寨的時候,扔一些在路上。效果非常明顯,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敵人想來殺人,跑來劫營時,踩到了這東西。。。所以說,古代劫營不是那麼容易的!

話說回來,韋晞出關外攻打西方,鐵蒺藜比較少用,基本上沒用到。

他要不用騎兵去對付敵人,他的騎兵強大之極,根本沒必要用那小玩意兒去害人。

他的步兵出動時,營外壘長圍、挖深溝,對付馬匹可以使用拒馬槍,就是將短槍放在橫木上,槍頭朝外,移動便利(就是一紮槍加上一條橫木,用的時候組裝起來,可以方便地抬著走,到處放),成本低廉,所以也不用鐵蒺藜。

根本的原因,他以馬隊打天下,怕的是用上鐵蒺藜後,敵人有樣學樣!

可以這麼說,鐵蒺藜就是古代版的“地雷”,窮人的武器!

地雷看似不起眼,其實戰爭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抗戰時中國軍民用它來對付倭倭,在二戰時蘇德的“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蘇聯人建起一條縱深三里的地雷陣,德國軍隊再精銳的坦克,也望而生畏,敢衝就是死,白死。

同樣地,鐵蒺藜這麼簡單,拿些劣鐵鑄造,除了當場戮傷馬蹄,還奉送“破傷風”,在那個沒有疫苗的時期,再多的馬也怕呵。

就算韋晞捨得下本錢,馬蹄釘的馬掌落足料,合金鋼制!鐵蒺藜扎不穿,可馬踩上去易失平衡,想不摔倒除了極高明的騎手,否則踩上鐵蒺藜照倒。

唐軍基本上不用鐵蒺藜,但裝備有,現在這場戰鬥就拿來陰部族人。

它們是打製比較短的鐵蒺藜,刨些土蓋一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青冥天

銘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