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4部分,匡政之路,淘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車子沿著先沿著省道轉到了富江鎮的國道上,丁大山特意放緩車速,慢慢地駛過富江鎮。現在的富江鎮與蘇望第一次來時完全不同了。它完成被劃分為兩個城區,老城區和新城區。老城區帶著清末和民國時期的痕跡,依然在幽靜恬淡中注視著身邊發生的一切。曾經有人強烈提議對老城區進行拆遷翻新,卻被蘇望一口否決了。
“一個城鎮,哪怕是小小的鎮,也不能只有明天而沒有歷史。”
在蘇望的主持下,富江鎮的城鎮規劃非常有特點。老城區在於修復和保持,擴建和完善了下水道系統,拆除了一些私人搭建、可能會帶來消防等隱患的附屬物。富江鎮的老房子跟義陵縣城的有所不同。義陵的老房子多是荊南風格的單戶房子,多為木製結構,磚木混合的院子很少。而富江鎮多是磚木混合的院子,帶有濃郁的江淮、東越風格。這些院子現在少則住有兩三戶,多則住有六七戶人家。隨著新城區的建設,很多人都搬到那邊去了,留在這裡的住戶越發地少了,也方便富江鎮政府有條不紊地進行修繕工作。
新城區則分為商業區、物流區、行政教育區、居住區。緊挨著老城區的就是商業區,一大片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現在顯得破舊的建築全部被推倒,建成了小商品市場、商業步行街和農貿市場。而隔著主街道,原富江鎮汽車站一片則成為物流區。汽車站被重新翻修,擴大了三倍的面積,並分為客運和貨運區。貨運區是客運區的數倍,包括已搬遷的農貿市場地盤。它剛好位於汽車站與火車站之間,再加上一條新修的直通碼頭的公路,將三者有機的連線在一起。在新的規劃中,一條環城公路正在修建,它不僅讓國道不再透過富江鎮的主街道,避免交通堵塞,也將火車站另一邊,與物流區同為一區的工業園真正地溶為一體。
行政教育區包括鎮大院、新修的富江鎮中學、富江鎮中心小學,以及農行富江辦事處、信用社、派出所、郵電所、電影院等等。
居住區則在商業區和行政教育區的左邊,鎮政府宿舍區、各單位宿舍區、商品房小區以及更偏一點,特意劃出來出售地皮給居民們自己建房的區域。如果從上空鳥瞰整個富江鎮區,你可以發現,依畔在曲水江附近的老城區就像是一幅陳韻久遠的山水畫,新城區則像一幅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現代畫。
蘇望沒有囑咐停下來,也沒有讓丁大山拐進鎮大院,而是在車窗邊看著外面的一切,一直到穿過富江鎮區才收回目光。
富江鎮過去就是安溪鎮。這個鎮比起富江鎮就差了很多。該鎮多山,只有如鎮區那樣不多的盆地河谷,又沒有什麼豐富的煤礦等資源,經濟基礎相對較弱。但是它在國道邊上,又靠近榆灣區,也就是市區,所以有一種難得的、稍遜於以前富江鎮的繁華。不過現在它被富江鎮拉得太遠,以至於在水果、中藥等方面成了富江鎮的供應基地。
丁大山按照蘇望的囑咐,把車子開到安溪鎮大院門口附近。蘇望來這裡不是視察工作,他是順便來接一個人。
二表哥曾宜民和二表嫂戴小虹在97年就生了一個兒子曾傳志。此前是曾宜民的丈母孃在幫忙帶孩子,今年戴小虹的弟弟戴小軍兩口子生了一個兒子,沒有人幫忙帶。曾宜民的丈母孃只好從照顧外孫的戰場轉移到照顧孫子的戰場。
可是曾宜民兩口子都要上班,根本沒有時間帶小孩,而蘇望的姨父姨媽曾惠永、姜秋月原本今年要退休的,可是學校師資比較緊張,把這兩位特級教師又強留了一年。商量下來的結果是曾惠永兩口子出錢,從安溪老家的親屬晚輩中找一位幫忙帶才兩歲多點的曾傳志。選來選去,選中了曾惠永大姐的一個孫女,不過十七歲的周詠梅。而蘇望受曾惠永電話之託,順路把周詠梅帶到市區曾宜民家去。
曾惠永老家在安溪鎮靠山村,家裡算是一戶地主,有兄弟姐妹五人,曾惠永是老四,上面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妹妹。解放後,曾家因為地主成分,加上曾惠永的二個曾惠成隨著國民黨跑到了臺灣去了,所以被徹底打倒。不過幸好,村裡還念著曾惠永父親以前的一些恩情,沒有做得太過分。於是曾惠永的大哥曾惠安成了極其普通的山村農民,大姐曾惠玉則嫁到同屬於安溪鎮,但是更山裡的十九里坳村。妹妹曾惠蓮嫁到鎮區邊上的村子裡,家境稍微好一點。曾惠永如果當初不是奇蹟般地考上渠江縣師範學校,估計現在跟他大哥一樣,是個極其普通的農民。
按照約定,周詠梅先一天趕到姨婆曾惠蓮家,住一晚,然後上午十點左右在安溪鎮鎮政府門口左右匯合。
安溪鎮街面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