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部分,黃金眼,九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見老楊一臉得意,他唇角一揚,故意轉了口風,“老楊你看你這麼好的寶貝,我不拿下來也過意不去嘛。”
老楊果真立馬垮下臉來:“林老闆您就別開玩笑啦!”
宣寧聽得出林謙益分明是在故意擠兌老楊,好心的說:“老楊你別擔心,林大哥是不會奪人所好的。”
“那可……”說不好……在林謙益淡淡睨來的一眼中,老楊默默閉嘴。
林謙益摸摸宣寧的腦袋,繼續把金石古玩齋的鎮店之寶講給他聽,“那是一件建窯黑釉油滴盞的殘片,而且有‘供御’的款識。”
聽到這裡,宣寧不禁低低驚呼一聲。要知道國內目前還沒有建窯油滴的完整器,雖說只是殘片,也足可窺見其珍貴之處。
說起來,宋代的幾大名窯可都是在講習班裡詳細學到過的。建窯位於福建建陽,也稱建安窯或烏泥窯,其中黑釉瓷器最早在五代末年出現。之所以在後來發展到鼎盛,卻又有一段因由。
當時的福建是皇家非常重要的茶葉產地,產於建甌鳳凰山一帶的龍鳳團茶作為貢品,又稱北苑茶。並有“茶色白,宜黑盞”的說法,此後鬥茶之風——所謂鬥茶,宋人是將茶末研細,下在茶盞裡,用沸水衝的同時再用茶筅擊拂,直到盞中的茶懸浮起來,泛起的茶沫往茶盞的四周邊沿積結,誰的茶“著盞無水痕”,誰就是贏家——越來越盛,可謂是茶與茶具相得益彰的結果。
建窯黑釉瓷器以兔毫斑聞名於世,而油滴比兔毫更為珍貴,曜變出現的機率則還要微乎其微得多。如今優秀的建盞多收藏在日本,僅有的三件曜變建盞都是國寶級的文物,油滴盞的傳世品也不過寥寥十來件。
像林謙益所說,刻有“供御”字樣的,是屬於貢瓷,珍貴程度還要往上走,也難怪宣寧吃驚了。說話時他已經被林謙益牽著,邁過了幾級臺階。接著林謙益在耳旁小聲的提醒自己有門檻,熱熱的氣息噴在耳邊,宣寧強自鎮定著抬腳跨過去,就覺得身上倏地涼快下來,原來已到了室內。
老楊領著他們在椅子上坐下,宣寧從感覺上推斷,這間金石古玩齋的佈局,採用的是古代正堂的型別。他和林謙益分別坐在兩把並排的椅子裡,摸上去的手感告訴他,這兩把椅子都是不錯的花梨木椅子,形狀是仿製的官帽椅。
接著店裡有人端來了茶水,茶杯摸上去也是極細膩的瓷器。但宣寧抿了口茶後,才發現自己似乎想錯了。
留意到他面上一閃而過的古怪,老楊笑著開了口:“小兄弟,你可千萬別當我這一定就是什麼古色古香的高尚地兒!我不過就是個做生意的,呵呵!老楊我啊,不懂得喝茶,也鬧不清楚那裡面的門門道道,乾脆就端時下新鮮的茉莉花茶,免得鬧了笑話。”
宣寧抿著嘴笑:“被您的坦率一襯托,我倒覺得鬧笑話的是我。”他又問林謙益:“林大哥,你見過那個殘片麼?”
“見過。”林謙益斜眼瞟向老楊。
這一眼的意思實在太明確,老楊想裝作看不見都沒轍,只好端著一張苦瓜臉邁著小碎步往後頭走,“小兄弟你坐著等一等啊,馬上就拿過來。”
說是馬上,等了好一會,宣寧才總算聽到老楊歸來的腳步聲,可見老楊有多捨不得展示他的寶貝。要是放在去講習班以前,宣寧可能就算了,不過現在瞭解這方面的知識越多,對於馬上要上手的建窯油滴殘片,他也是滿心期待和激動。
反正……嗯,是老楊自個願意拿出來的……宣寧自欺欺人的想。
“小兄弟,不是我不信你,你可得悠著點哈!”老楊出來了還依依不捨的抱著盒子,不肯遞給他。
被林謙益一把撈過來,鄙視老楊:“你一大老爺們怎麼也磨磨嘰嘰的!”
老楊挺委屈:“這可是我的命根子!”
林謙益壓根沒再理他,開啟盒蓋,再將宣寧的手抓住,一點點引到盒子裡的殘片上。
手被抓住的瞬間,宣寧差點忘了對建窯油滴的激動,另有一種燥熱油然而生,室內的空調都彷彿失去了效果。
他掩飾的低下頭,可泛紅的耳根還是從髮梢漏了出來,林謙益看在眼裡,眸色微微閃動一下,唇角翹了翹,“就是這,宣寧,你摸摸。”
“嗯!”宣寧毫不猶豫的摸上去,果然首先摸到的就是“供御”款識,非常清晰的刻紋線條,古拙而有力。
事實上,建窯油滴器無論整器或是殘片,就算在民間出現,只要特徵一致,是真品的可能性也就八九不離十了。因為油滴盞仿製的難度太高,日本在這方面下了幾十年的工夫,製作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