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三全其美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章 三全其美,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重視這個問題了,他們紛紛站出來陳述自己家是多慘。
“河道被黃河泥沙淤積堵塞,旱的時候外面的水進不來。”
“下雨的時候多餘的水排不出去,小雨澇,大雨淹。”
“以前俺們那都是良田,產出的糧食多的吃不完。”
“現在要靠救濟才能活命,慘吶……”
“都是那群治水的狗官害的,幸好皇上聖明,發現了這個問題,否則不知道還要有多少人受害。”
有了真實的案例,大家的感觸更深了。
然而讓大家沒想到的是,有人卻從這番訴苦的話裡,看出了別的東西。
“哎,你們江淮的救濟糧,都是從我們南方人的碗裡取走的啊。”
“你們受災,我們南方人也跟著受罪。”
本來嘛,受罪的又不是我。
南方人是帶著看熱鬧的心態,來看待此事的。
乍聽此言,心裡一陣痛楚。
那可是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自己都捨不得吃,被拉走救濟北方人。
不行,必須要請命。
讓朝廷將淮水治理好,這樣我們南方就能少出一點糧。
然後,壓力就來到了朝廷這裡,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百官都倍感壓力巨大。
本來南北方的百姓,訴求是一致的,就是解決黃河問題。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輿論又開始轉變方向。
南方人開始抱怨,為了北方我們付出太多,那種窮地方要來幹啥。
北方人也不滿了,你們的祖上也是從北方遷過來的,現在數典忘祖啊。
南方人回懟:事實證明,我們的祖先來南方是對的,北方就是多餘的。
北方人再次反駁:當年北方富裕的時候,可沒少出錢出人開拓南方,你們忘恩負義啊。
況且,北方破敗,是因為數百年戰亂導致的。
一旦天下太平,用不了多少年,就能恢復昔日榮光。
南方人嗤笑:大明立國十六年,北方已經被打下來十年了,你們怎麼還沒恢復?
要不要再給你們一百年時間?不行就是不行。
時代變了,現在是南方人的天下,懂不懂。
北方人被懟的啞口無言,因為這是事實。
不甘心的他們,開始尋找反擊的辦法。
這種爭論最熱鬧的地方,就是國子監。
學生嘛,精力充沛,又比較閒,讀了幾本書就喜歡指點江山。
為打嘴仗貢獻了最多的口水。
而這群學生,家庭背景都比較深,他們的觀點能影響到許多人。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參與了進來。
就在北方人被懟的張不開嘴的時候,不知道從哪出現了一個觀點:
“北方經濟遲遲無法恢復,那是因為少了黃河。”
南方人自然是嗤之以鼻,認為是北方人找的藉口。
而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理由的北方人,自然要牢牢抓住,開始翻閱各種書籍,尋找證據。
結果還真給他們找到了不少。
“黃河灌溉了幾千萬畝土地,產出的糧食能養活千萬人口。”
“光靠北方就能養活整個天下……”
“現在黃河奪淮入海,北方失去了黃河水灌溉,自然無法恢復往昔盛況。”
“還有航運,黃河是重要的航運線路,少了它北方就相當於是瘸了一條腿……”
他們甚至翻出了秦漢乃至隋唐時期,黃河兩岸有多少畝地,養活了多少人。
黃河的航運,為北方提供了多大的便利。
然後又拿出少了黃河之後,北方的情況。
如此詳細的證據,南方人將信將疑,也開始翻書確定真假。
然後也不得不承認,北方人說的確實有道理。
於是雙方的話題再次變了,不再打嘴仗,而是認真的討論,如果黃河迴歸故道會帶來什麼好處。
好處太明顯了。
北方那些土地將再次變成良田,減少了對南方糧食的依賴。
南方人不用繳納那麼多賦稅,日子也會好過許多。
至此南北方達成了一致意見,別吵了,讓黃河回去吧。
對大家都好。
這時江淮地區的人也站了出來,別忘了我們啊。
黃河走了,淮水就有救了。
淮水恢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