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8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票),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修建皇宮。

但也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這個想法。

洪武十一年,派人考察長安、洛陽、北平等地。

一番衡量,朱元璋最滿意的其實還是長安。

別的不說,八百里關中平原,潼關天險。

孕育了秦漢隋唐四大帝國,實在沒有不選它的理由。

前世,洪武十七年,朱元璋派人去長安修建了鐘鼓樓,其目的不言而喻。

洪武二十四年,再次派朱標前往長安實地考察,其實已經做好了遷都的準備。

然而朱標回來之後,卻建議將國度放在洛陽。

具體緣由已經不可考,但想來是極其有說服力的。

否則朱元璋也不會猶豫不決。

但還沒等他考慮清楚,朱標就病故了,遷都之事就此作罷。

後來朱允炆以及他身邊的大臣的操作,證明了遷都北方的正確性。

最終在朱棣手上達成。

朱元璋看著半天不說話的陳景恪,心中不禁一動。

陳景恪的思路向來和別人不同,他是不是能給自己,提供一些不一樣的參考意見呢?

想到這裡,就出聲問道:“景恪對遷都可有什麼想法?”

陳景恪連忙搖頭道:“陛下,遷都乃國之大事,豈是我能置喙的。”

朱元璋說道:“有幾個選擇各有優劣,咱始終無法下定決心。”

“你的想法與常人不同,咱想聽聽你的建議。”

“你不用擔心,咱也不是非聽你的,只是想聽聽你有沒有別的看法。”

陳景恪這才說道:“既如此,臣就妄言幾句。”

“我將不同區域劃分為四種功能,其一資源區域,其二經濟區域,其三軍事局域,其四政治中心。”

“資源區域就是提供某些資源,比如糧食生產、金銀鐵礦……”

“經濟區域,交通便利的地區,其實都比較適合發展經濟。”

“總體來說,南方是天然的經濟區域。”

“軍事區域,就是承擔軍事任務的地方。”

“目前的北平、太原等地,都是這種型別。”

“政治中心,往大了說就是國家的京畿所在。”

“往小了說,布政使衙門所在,也是區域政治中心。”

朱元璋高興的道:“景恪的總結非常精闢,確實可以如此劃分。”

馬皇后也不禁點頭,這個劃分確實很有道理。

朱雄英就沒有想那麼多了,此時他就只有一雙耳朵,專心的傾聽。

“景恪繼續說,後面呢。”

陳景恪就繼續說道:“對於小國來說,因為國土狹小,很可能一個區域同時承載著四種功能。”

“但對於大明這樣國土遼闊的大國來說,這四種區域的功能劃分就比較明顯了……”

“軍事區域和經濟區域受限於環境、資源區域受限於物藏,此三者人力很難強行干涉。”

“唯有政治中心,是人力所能決定的。”

軍事區域和經濟區域,倒不是沒辦法干涉,而是強行干涉費力不討好。

順應自然環境,才是最省時省力的。

朱元璋想了想,也點頭表示認同。

陳景恪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

“對於大明來說,政治中心絕對不能和經濟中心放在一起。”

“經濟中心的話語權本來就重,若再將政治中心放在這裡。”

“其他地方就將徹底喪失話語權。”

“對一個國土遼闊的國家來說,其危害太致命了。”

朱元璋極為贊同的道:“說的好,這也是咱一直想遷都北方的原因之一。”

“南方已經夠強勢了,在將京畿放在這裡,那北方怎麼辦。”

“咱最中意三個地方,長安、洛陽和北平,你覺得哪裡最合適?”

陳景恪沒有直接說哪裡,而是道:

“京畿之地,首先要有天險可守,易守難攻。”

朱元璋回憶三地的地形,給出了判斷:

“三地皆有天險,長安最為堅固,其次洛陽,北平最次。”

陳景恪繼續道:“作為大一統的王朝,交通要便利。”

“否則不利於漕糧運輸,也不利於通行各地。”

朱元璋說道:“長安交通最為不便,北平稍好,洛陽地處中原腹心之地,四通八達最為便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

萌萌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