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天降異象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1章 天降異象,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溝,而是黃河。
想讓它改道,風險太大了。
大到沒人能承擔得了這個責任。
反對派的理由也就這一個,誰能對黃河故道兩岸數百萬生民負責?
其實有人能負責,那就是皇帝。
也能規避這些風險,將沿岸百姓遷走,等完成改道再回來。
但遷徙數百萬百姓,也同樣只有皇帝能開這個口。
可是誰敢要求皇帝站出來承擔這個責任?
所以這件事情就此僵持了下來。
工部尚書王時,在聽到黃河改道的風聲之後,就覺得自己的心臟受不了了。
為啥在我的任上,出現這種事兒啊?
不行,趕緊辭官吧。
於是他接連上了好幾道奏疏,將自己貶的一無是處,就希望皇帝能另選賢能承擔大任。
朱元璋其實早就想讓他走了,但眼下真不是時候。
他想找一個真正有能力和膽量的人,來做工部尚書,然後主持黃河改道的大事。
在這個人沒有選出來之前,還不能讓王時走。
王時不知道這些啊,以為皇帝想弄他,結果真給嚇出病來了。
陳景恪親自去府上給他看的病,確實是急火攻心。
心中不禁對這個老頭多了幾分同情。
於是,就透漏了一些訊息給王時。
皇帝不是要弄你,而是沒有找好接替伱的人。
你先佔住這個坑就行了,別擔心。
不是他嘴巴不嚴,而是朱元璋讓他這麼說的。
馬皇后都親自求情了,老朱也不想真讓他死在這個位置上。
王時一聽,病立馬就好了。
然後該上班上班,該上朝上朝。
工部的一幫子河工,也在考慮改道的事情。
其實一開始他們對改道,是不屑一顧的。
沒有人比他們更懂黃河的危險。
改道?鬧呢。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被擺出來,他們的想法也動搖了。
是危險。
可一旦成功,那就是從根本上解決了,淮水和黃河兩個大難題。
他們的工作難度和工作量,將減輕幾十倍。
於是有人說悄悄的說了一句:“或許改道真的可行?”
雖然沒有人回答他,但大家都很默契的拿出大明水系圖。
開始在地圖上規劃如何改道。
黃河就算改道,也不可能走原來的舊路。
那條道高出地面十幾米,用它就是找死。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它附近的平地上,重新規劃一條線路。
雖然黃河沒了,可河南和山東境內,還是擁有不少河道、溝渠的。
將這些河道、溝渠連通,再加高部分河堤,就是黃河現成的水道。
而且這麼做還能大大的減輕難度。
經過十幾天的研究,還真給他們規劃出了一條較為可行的路線。
經過大家的評估,至少有五成把握能成功。
之所以如此保守,是以為這條路線是他們根據資料制定的。
還需要實地考察。
如果實地考察也沒問題,能在增加兩成把握。
七成,已經非常高了。
“如果放在五到七月份枯水期,成功的機率可以達到八成。”
“枯水期黃河泥沙含量減少,水會變清許多。”
“這樣的黃河水,最適合用來沖刷拓寬河道。”
“等到豐水期到來,新河道已經形成,也幾乎不會有什麼危險。”
“就算是有地方決堤,因為是枯水期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危害。”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拿出了一整套的實施方案。
成功率也提高到了八成多。
對於如此危險的工程,八成多的成功率,其實完全可以開工了。
但隨即有人問出了核心問題:“誰出面上奏朝廷呢?”
眾人都沉默了。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誰都不敢承擔這個風險。
水部郎中連思善臉色變幻不停,曠世奇功就在眼前,不動心那是假的。
可萬一出問題,那就是誅九族的大罪,還會遺臭萬年。
最終他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八月初一。
這是很平常的一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