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3章 陳景恪的成長,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和高麗一起拿下。

這以上都是他根據手頭資料推演出來的,而不是熟知歷史,然後陳述事實。

前世記憶能為他提供的唯一確鑿資訊,就是高麗王氏被朝鮮李氏推翻。

但這個資訊太模糊了,不能作為有效依據。

所以,說他是根據手頭資訊,憑藉自己的智慧推演出這一切,一點都不為過。

這就是他穿越十餘年,進入大明皇宮三年半。

跟隨朱元璋、朱標、徐達、李善長等一系列大佬學習,獲得的成長。

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是隻能憑藉前世記憶,混日子的普通醫生,正在慢慢向著一名成熟政治人物蛻變。

畢竟是第一次憑藉學識和智慧分析局勢,尤其是還要說服這麼多人,他心中難免會緊張。

不過還好,最終表現相當完美。

而這也給了陳景恪更多的自信。

隨著他的插手,歷史已經逐漸偏離,穿越者的經驗總有用完的一天。

到時他該如何自處?

現在有了答案。

朱元璋集團的效率是很高的,很快就有了初步的方針。

幾日後的早朝,朱元璋就下令對北元用兵,先打遼東斬掉北元的一條臂膀。

對此群臣自然沒有什麼意見,打北元可以說是大明第一要務。

就算最保守的人都知道,不把北元徹底打垮,大明的國祚就不能算是穩固。

區別就是在攻打的方式上,大家的見解有所不同。

但打遼東確實是最穩妥的辦法。

北元主力在草原上,大明的軍隊打過去,他們打不過能跑。

但遼東他們沒地兒跑,只能和大明硬碰硬。

攻城略地,正是大明軍隊最擅長的。

所以,打遼東是大明朝文武都贊同的策略。

眼看計策就要透過,意外出現了。

徐達站出來提出了質疑:“高麗王首鼠兩端,且更傾向於北元。”

“若我們攻打納哈出(北元遼東丞相)時,高麗出兵助陣怎麼辦?”

然後不少人站出來附和,說不排除這種可能。

這一下文官集團也懵了,他們不太懂軍事,不知道是否有這種可能。

但這個質疑是徐達提出來的,還得到了這麼多將領的贊同,可見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

一想到高麗有可能背刺,大家就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難道站出來替高麗擔保?

別開玩笑了,自家九族又不是批發的,誰吃飽撐了替他們作保。

但遼東又不能不打,怎麼辦?

群臣商議之後做出一個決定,派出一支使節團去一趟高麗,試探高麗王的態度。

高麗推崇程朱理學,朝廷決定投其所好,派遣一些讀書人前往高麗做學術交流。

誰都知道,這支隊伍是去遊說拉攏高麗讀書人和文官集團的。

雖然覺得宗主國這麼做有點掉架子,似乎是大明反過來求高麗一樣。

但仔細想想也確實是最合適的辦法。

如果能靠遊說安撫住高麗,相當於是省卻了幾十萬大軍。

於是朝廷很快就組建了一支三百餘人的使節團,其中有官吏,有隨從,有讀書人。

但朱元璋依然不滿意,號召民間有才學的大儒前往交流學問。

然而響應者寥寥。

有些是不屑於去和蠻夷交流,認為是對自己的貶低。

有些則是惜命。

大明這麼大張旗鼓的行動,北元會不採取措施?

到時候人家來個當街刺殺,死了就白死了。

所以還是不去的為好。

這讓朱元璋非常生氣,對程朱門生也徹底失望。

雖然之前陳景恪一直貶低程朱門生,但朱元璋還是將信將疑的。

畢竟程朱理學那一套,太符合統治階級的需求了。

然而現在他終於知道,什麼叫道德標兵的雙標了。

靠這些人來治國,大明的成就也就那樣了。

如果他沒有見到過陳景恪描繪的世界,或許會將程朱理學奉為圭臬。

現在……罷了,大明要走屬於自己的路。

但總有人會站出來當逆行者,成為那一縷光,這一次方孝孺再次站了出來。

並發表了一篇文章。

這次他沒有噴任何人,只是詳細講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