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3章 黃河決堤,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程一民只是翻看了幾頁,就被裡面的內容所震驚。

他知道陳景恪出手肯定不同凡響,但怎麼都沒想到,比他想的還要厲害。

此時他心中就只有一個想法,難怪敢稱之為形學。

此書一出,陳景恪就可以自稱為形學鼻祖了。

這還真不是誇張。

陳景恪在這本形學基礎書裡,提出了很多新概念,並給出了許多新的設定以及公式。

比如角的定義。

中國很早就對角有了認識,比如觀測天象,就經常用到這個概念。

民間工匠也離不開角。

只是在民間並不叫角這個名字,而是叫倨勾。

但百姓只知道有倨勾,卻不知道倨勾的度數。

而在數學上,也同樣並沒有清晰的‘角’概念。

反倒是道教,對這方面的研究更深一點。

但道教研究這玩意兒,是為了方便畫各種符籙圖案,而不是為了研究算學本身。

所以,相關研究也就僅止於此了。

沒有形成系統,也沒有進一步發展下去。

其實中國很多學問啟蒙都很早,但可惜就可惜在,沒有繼續深入。

陳景恪在這本書裡,詳細闡述了角這個概念。

並提出了很多定理。

比如,三角形內角和是一百八十度。

比如,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

這些還只是比較常見,比較淺顯的定理。

稍微深入一點的,座標系概念,更是屬於首創。

嗯,這裡只能委屈一下笛卡爾了。

……

總之,只是粗略翻了一下,程一民就再次被這本書的內容所折服。

也為陳景恪的學問所折服。

陳景恪等他合上書籍,才笑道:

“如何?”

程一民用敬仰的語氣說道:

“陳伴讀學問之深厚,程某心服口服。”

“你的心胸氣度,更是讓我折服。”

算學只能算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推陳出新。

這門形學,完全可以看做是開山立派之作。

雖然很多內容,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髮展而來。

但前人只是零碎的發展,且不成體系。

陳景恪將其梳理成體系,還首創了很多概念。

更何況,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和是不是開山立派,並不衝突。

諸子百家,哪一家不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礎上,總結實踐得出的?

也不妨礙他們以創始人自居。

所以,陳景恪完全當的上是開山鼻祖。

這是程一民最真實的想法。

他並不知道國外已經有了《幾何原本》,但這並不構成什麼影響。

而現在,陳景恪竟然將這本書貢獻出來,給大家一起研究。

雖然他還是開山鼻祖,但功勞遠不如自己獨立出書大。

等於是他將自己的學問,屬於自己的聲譽,無償的分給了大家。

或許他對算學圈子有要求,可是和貢獻比起來,他所要求的東西根本就不值一提。

這種心胸氣度,讓程一民徹底折服。

陳景恪很滿意這種效果,笑道:

“我可不是為了讓你誇我啊,此書能不能吸引算學大家加入?”

程一民肯定的道:“能,太能了。有此書在,天下算學高手,任憑你挑選。”

“那就好。”陳景恪笑了笑,話鋒一轉道:

“但這次讓誰加入,咱們就要好好甄別一番了。”

程一民嚴肅的道:“伱放心,我心中有數,絕不會再讓上次的事情重演。”

陳景恪點點頭:“這次的組織形式,要和上次的區分開。”

“一定要將純粹的算學愛好者維護好,他們才是算學的未來。”

“至於別的,也可以一些招進來,讓他們當管事都無所謂。”

“但絕不能將核心研究交給他們,至少不能讓他們一個人負責核心研究。”

“防止將來有人退出,導致他負責的那一塊要重新去做。”

技術圈子,只要掌握核心技術的人在,就散不了。

陳景恪已經計劃好,等形學書籍編寫完成,就正式開始物理化學方面的研究。

之後,他又將鋼筆、新式作圖和測量工具,使用方法告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