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黃河決堤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3章 黃河決堤,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者’親自上陣,先將一些基礎知識交給大家。
然後再讓他們做進一步論證和研究。
看著他的背影,邱廣安讚歎的道:
“比起當初,陳伴讀成長了許多啊。”
程一民深以為然的道:“是啊,現在的他越來越有大將之風了。”
“最可喜的是,他的心沒有變。”
邱廣安沒有說什麼,只是點點頭表示認可。
陳景恪處理算學小圈子的手段,並不算高明。
大家都能看的出來,他想將不聽話的人踢出去。
只是這個圈子,是靠他的學問才組建起來的。
所以沒人能指摘什麼。
真正讓邱廣安刮目相看的,是這一次小圈子的重建過程。
陳景恪親自參與,各種手段用的非常嫻熟。
既凸顯了自己的地位,又不讓人反感。
和上一次的榮譽總編纂不同,這一次他是真正的小圈子領頭羊。
所有人,都是凝聚在他的大旗之下。
不知不覺間,陳景恪竟然已經成長到這種程度。
這讓邱廣安不禁有些恍惚。
現在陳景恪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年輕,還沒到扛旗的時候。
否則,此時的他已經可以拉一批人馬,打出自己的旗號了。
不過這也是他的優勢所在。
時間是站在他這一邊的,可以慢慢佈局。
太孫伴讀,駙馬,未來不可限量啊。
只可惜,自己年齡大了,或許等不到那一天到來了。
算學小圈子很快就步入正軌。
陳景恪親自授課,學生全是算學大家,所以程序非常的快。
只用了不到一個月,基礎方面的知識,就已經學的差不多了。
陳景恪已經準備著手,進行下一階段教學。
算學小圈子外的事情,他也在關注。
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
軍方按照計劃,一個軍一個軍的放還民籍,此時已經完成三分之一的工作。
預計兩年內完成全軍轉型。
不過軍功的重新稽核,已經完成了六七成。
最遲年底會拿出完整的名冊。
也就是說,今年過年朝廷必然會進行一次大授勳。
可以說是萬眾期待。
行政方面的改革程序就更快了,鄉官已經基本就位。
不過配套的吏員,還需要慢慢選拔。
但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官不夠用了。
即便將恩蔭官全都填進去,又透過舉薦從民間遴選了一批,缺口也非常大。
於是吏部就請旨,讓一部分舉人直接出仕吧。
舉人也是可以出仕的,但一旦授官也意味著,不能再參加會試。
所以,只有放棄考進士的舉人,才會選擇直接出仕。
而且一般只能當輔佐官。
如果當主官,最多能做到縣令一級。
恰好現在缺的就是大量輔佐官,正好適合。
朱元璋也是沒辦法了,只能同意。
這才勉強緩解了官不夠用的難題。
不過這並非長久之法,還是要培養更多後備官員才行。
朱元璋已經下旨,明年二月將再舉辦一次恩科。
時間很快就進入到了八月份,陝西、河南等地普降大雨。
對於缺水的兩地來說,這本是一件好事。
然而雨水也導致黃河水位暴漲,於是在開封決堤了。
所幸,這次決堤的地方,正好在黃河新河道的下方。
這一帶的居民,大部分都被遷走了。
沒遷走的,居住點地勢也比較高,所以並未造成多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而且,為了減少黃河改道帶來的風險,白英在黃河上修建了一道巨大的水閘。
一點點增加放水量。
同時利用適量的水,搞‘束水攻沙’,沖重新整理河道。
此次下方有決堤,他就將位於上方的閘門開啟,減少下游水量。
然後率領修建黃河的役夫,不慌不忙的趕過去,將缺口給堵上了。
等到這邊的口子堵住,再將閘門落下來一些,控制水流量。
一場本應該造成重大損失,並被鄭重記錄在史書上的大事件,就這樣戲劇性的結束了。
朱元璋及群臣得到訊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