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3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景恪的法子很簡單,宣傳,引導:
“……普通百姓即便想剃髮,礙於宗族勢力也不敢輕易嘗試,軍戶就沒有這種顧慮了。”
宗族,是以血緣聚集在一起生活,形成的群體。
而軍戶是以家庭為單位,隨機分配在一起,管理他們的是朝廷任命的軍官。
所以軍戶沒有宗族關係約束,他們唯一要在意的,就是軍官們的意見。
而明朝初期的軍官,尤其是基層軍官,基本都是戰場上廝殺出來的。
對什麼長髮短髮就更不甚在意了。
況且,陳景恪可是得到了徐達和藍玉的支援。
徐允恭往那一站,大多數軍官都會主動配合他們的工作。
“所以,我們要讓展開宣傳,讓修築新都的二十萬軍戶,明白長髮的缺點,知道短髮的好處。”
“然後,再由我們這些剃了短髮的人,親自去做引導。”
“我相信,他們會做出對他們最有利的選擇的。”
朱標眉頭微皺,他覺得這麼做就是多此一舉,軍官下令誰敢不剃髮?
臉上刺字都沒人敢說話,更何況只是剃髮。
但他也明白陳景恪的意思,讓將士們理解這麼做的原因。
否則等新都修好回到家,他們又會將頭髮蓄起來,到時候一切都是無用功。
“這二十萬將士,就是最好的宣傳員……”
“他們的家人,已經被打散安置在河南各地。”
“將他們分成十組進行輪休,每個組休息一個月,讓他們回家去看看……”
“如此,也可以讓他們每年,都能和家裡人團聚一些時日。”
“等他們回到家,就會向家裡人宣傳衛生防疫知識,影響到更多人剃短髮……”
“所有遷徙來的軍戶都剃了短髮,就能影響到更多的普通百姓。”
“再加上週王府的配合,不出兩年就能完成改風易俗工作。”
朱標點點頭說道:“雖然你的辦法有些麻煩,但勝在穩妥,我同意了。”
陳景恪欣喜的道:“謝殿下。”
朱標又問道:“不需要我下令,讓河南各地方衙門配合你嗎?”
陳景恪說道:“暫時不用,等這二十萬軍士剃了發開始輪休,殿下再下旨效果會更好。”
朱標不再說什麼,寫了一道手諭:
“好,就按照你說的辦吧。有這道手諭,伱可以隨意調動這裡的人和物。”
陳景恪接過手諭,說道:“謝殿下,臣告退。”
從朱標這裡出來,徐允恭問道:“現在怎麼做,召集將士們?”
陳景恪搖搖頭,拿出自己編寫的新版《防疫手冊》,說道:
“宣傳需要教材,先找工匠將這份手冊印刷出來,然後再進行下一步。”
這份手冊主體內容和之前的沒區別,只是更加的詳細,更加的貼近於生活。
重點講了長髮的不便和危害,提倡剃短髮。
為了吸引更多人主動閱讀,甚至還寫了雞舍、豬圈、羊圈要怎麼壘,怎麼搞衛生。
還有一些簡單的技術,比如榨油。
現代知識普及,大家都知道榨油就是蒸熟、磨碎、擠壓。
剩下的就是工藝和出油率高低的問題。
這玩意兒就是常識啊,有什麼可普及的。
然而在古代,這技術也同樣是保密的,不是專業榨油的,很少有人知道原理。
可以說,寫這本書陳景恪是煞費苦心。
修建新都,最不缺的就是各種工匠,搞印刷的自然也有。
陳景恪拿著朱標的手諭過去,沒人敢不聽。
沒幾天,帶著松墨香的新版《防疫手冊》就出爐了。
陳景恪一口氣讓印刷了兩萬冊。
在這個過程中,周王朱橚也趕來洛陽會合。
他變得愈發成熟穩重,只是那一雙眼睛有點滲人。
看人的時候,總感覺是在研究,哪裡比較好切一般。
一見面,朱橚就說道:“老師,這次你可是讓我大吃一驚啊。”
陳景恪笑道:“怎麼了?”
朱橚說道:“推行剃髮,不符合你一貫低調的性格啊。”
陳景恪開玩笑的道:“總要有人去做的,本來以為你這個徒弟會站出來,可等了這麼久也沒見你有什麼動靜。”
“沒辦法,為師只能親自出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