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化學源於愛情?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0章 化學源於愛情?,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樣舉辦的很成功,夫妻感情甚篤。
等隨著婚期臨近,他的想法就變了。
畢竟這是結婚,上輩子三十好幾了還是單身狗。
兩輩子就結這麼一次婚,必須要上心一點。
當然了,皇家婚禮有固定的規矩,這個他沒辦法。
可聘禮這東西是他能決定的啊。
乾脆就準備一份獨一無二的聘禮吧。
但獨一無二太難了,尤其是皇家,什麼珍奇異寶沒見過啊。
想在珍惜方面著手,太難了。
所以就要換個思路,從價值方面入手。
什麼東西價值很高,高到能影響國家財政的?
玻璃。
這玩意兒,在古代堪比印鈔機。
本來他還想著,等將來發展理科,用玻璃替理科打響第一槍。
但能打響理科的產品太多了,不缺玻璃這一個。
而自己的婚禮,兩輩子就這一次,更需要玻璃啊。
至於為什麼不自己造玻璃賣,而是把製作方法交給朱元璋,原因很簡單。
雖然沈萬三的故事是假的,可道理是真的。
個人比國家還富有,不宰你宰誰啊。
交給朱元璋還能落個好。
但也不能無條件的給,萬一老朱養成習慣,看到好東西就想要走,那也不行。
聘禮就是個不錯的藉口。
福清公主也會很感動,婚後兩口子的日子會更和諧。
可以說一舉多得。
於是,他就決定,將玻璃製作配方作為聘禮。
關於玻璃的製作方法,前世應該沒人不知道。
沙子燒一燒就行了。
有難度的是去除其中的雜質,造出透明或者特定顏色的玻璃。
但這也難不住陳景恪,作為理科生,他還是知道一點原理。
說起玻璃,其實很早以前就存在了。
只不過那時候叫琉璃。
燒玻璃的技術也並非西方獨有,中國很早就有燒玻璃的記載,各種古墓也出土過玻璃製品。
很多即便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也稱得上是頂級藝術品。
只是中國古代燒製出來的屬於鉛鋇玻璃。
因為化學性質的原因脆弱易碎、不耐高溫,所以基本都是作為裝飾品使用。
器皿應用並不廣泛。
西方的鈉鈣玻璃可以耐高溫,使用範圍更廣,獲得了全面推廣。
所謂鈉鈣玻璃,就是石英砂、硼砂、石灰石等材料燒製而成。
之所以有顏色,是這些材料中含有金屬元素。
去除金屬元素的方法非常簡單,新增氧化鎂、氧化鋁等物質進行中和。
這些中和物,有些他也不知道怎麼弄。
比如氧化鋁,這玩意兒他是真不懂。
但有些他知道,
比如氧化鎂,這玩意兒有天然礦石叫方鎂石。
知道材料剩下的就簡單了,一遍遍試錯。
多試驗幾次總能燒製出透明度高的玻璃,到時候才真的是搶錢。
把燒製玻璃需要的材料和大致步驟寫下來,又根據當前的生產力設計了一套實驗流程,幾經修改才算滿意。
當然,這個流程也只是大致的,具體的生產步驟,還需要實操總結。
試驗自然不能在自己家進行,一來沒那個條件,二來也沒有足夠的幫手。
於是他就直接進宮找到朱元璋,說要親手打造聘禮。
老朱也很好奇,完全按照他的要求,準備了一個試驗場地。
出於保密,在宮裡單獨劃出了一重院落。
所需工匠等等,全都是宮裡提供的。
各種原材料,也是分批採購。
只是,朱元璋看著清單上的各種石頭,很是疑惑。
這些東西就能製作出獨一無二的大寶貝?
變色油墨還需要銀子進行那個什麼反應呢,這一堆破石頭能做啥?
不過他知道陳景恪掌握有不少秘法,說不定真能造出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也說不定呢。
——
沒有上手的時候,總覺得事情很簡單。
真正上手才知道,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
燒玻璃其實很簡單,陳景恪讓人開爐,很輕鬆就獲得了一堆玻璃液。
凝固之後得到一大坨醜不拉幾的玻璃疙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