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章 我能力有限,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景恪一張臉頓時就苦了下來,給自己挖坑啊。

接下來幾天,朱標又對洛陽周邊的情況做了調查。

京畿之地指的可不只是腳下這一塊兒,而是一大片區域。

既然已經決定要遷都於此,就有必須要做到心中有數。

這次陳景恪並沒有跟著他外出,而是留在洛陽和白英一起,討論修築河道之事。

不得不說,白英確實是這方面的天才,很快就拿出了一套較為可行的方案。

“有了此法,我們就可以利用水流將小河道拓寬,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一開始也沒必要將河堤修築的太高。”

“多餘的人力抽調出來,將河堤修築的更寬。”

“既可以降低改道的風險,又能為後續加高節省成本。”

陳景恪也很認同,說道:

“黃河淤積是需要時間的,改道完成之後再慢慢加高也可以。”

很快,白英又頭疼的道:“可是沖刷出來的泥沙怎麼辦,總不能全堆積在下游吧?”

陳景恪笑道:“白兄糊塗了啊,每隔一段距離就修築一道水閘,作為洩沙口。”

“將洩沙口放在低窪的地方,又能淤積出大片的良田。”

白英一拍大腿,道:“妙啊,此法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陳伴讀不學治水實在太可惜了,否則必為一代治水大家。”

陳景恪含笑不語,自家知自家事,他這都是剽竊前人經驗罷了。

但白英卻以為他對治水不感興趣,再想到他神醫的身份,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測。

心中則在此感嘆,真是天才啊。

小小年紀就有如此高深的醫術,只是略微瞭解,就在治水上提出瞭如此多開創性建議。

之後白英就開始完善新的改道之法。

陳景恪沒有在再參與進來,也無力參與,而是將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新都上。

不過他對於建築設計也不懂,能想到的不多。

首先就是必須要將下水道系統,和排水系統搞好。

而且還必須要具有前瞻性,將道路弄的儘量寬一點。

除此之外就沒有了。

新城設計成什麼樣子,功能區如何劃分,這些都有專業人才去做,他插不上手。

至於不花一分錢建一座新都城,他更沒有那個本事了。

別說是他,二十一世紀那麼多大佬也沒做到啊。

最典型的例子,當年的浦東,後來在首都旁邊修建的新區。

那可都是國家實打實,投入真金白銀修建的。

包括國外開發新區,也沒見誰能不花錢就建起來的。

難道是所有大佬腦子集體短路了嗎?

當然,不排除想到此法的人是絕世大才。

超過了二十一世紀所有大佬。

反正陳景恪是做不到的。

他最多就是在規劃新城的時候,對部分功能做出建議。

說白了,他這個穿越者,目前除了醫術具有實際動手能力。

別的方面,都還停留在耍嘴皮子階段。

出個主意還行,真要去實操,會淪為笑柄的。

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有今日的地位。

靠的就是醫術,前瞻性目光,以及超出時代數百年的積累。

所以他也堅守這條線,只出主意,只提供參考意見,別的一概不問。

就如這次遷都,他只給朱元璋等人分析都城的各要素,具體選哪座城池。

我也不知道,你們自己考慮。

時間不知不覺進入了三月份,朱標終於完成了考察,準備啟程返回應天。

陳景恪則有點捨不得,還是在外面自由自在的。

而且應天可是還有個大麻煩等著他呢。

不過這事兒決定權不在他,他也沒有辦法,只能跟著收拾行李。

就在出發前一天,一個訊息傳來,徹底解除了他的擔憂。

李文忠病死了。

要不是不合適,陳景恪都想揚天大笑。

這是老天爺都在幫我啊。

但下一個訊息,讓他心中一凜。

朱元璋處死了所有為李文忠治病的醫生,要不是馬皇后求情,這些醫生的家人也會被殺。

即便如此,也全部被流放。

這個訊息讓他沉默了許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