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0章 新都暢想,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怨。

朱元璋就將他叫到應天批評,他非但不知悔改,還寫詩嘲諷。

說我們本來就有殺父之仇,你假惺惺什麼,搞的我多稀罕伱的爵位一樣。

老朱徹底怒了,廢了朱守謙的爵位,圈禁在鳳陽守陵。

或許是因為兔死狐悲,從那時開始李文忠的情緒就不對了。

前幾天李文忠又因為某些政事上書勸諫,被朱元璋斥責。

估計就是因為這件事情,導致心態徹底崩了。

朱標想的更深。

朱樉被廢之事,恐怕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親兒子都能廢,一個外甥又算得了什麼?

但朱標深知,自家老爺子是真的已經將當年之事放下了。

否則又怎會容許李文忠活到現在?

完全是他做賊心虛,自己解不開這個心結。

但朱標又完全能理解李文忠的擔憂。

首先朱文正死的太快,你說是被嚇死的,證據呢?

估計在所有人心裡,都已經預設是被秘密處死的。

其次就是自家老爺子殺人太狠了,開國功勳殺了一批又一批。

胡惟庸案更是殺的血流成河。

連自己這個親兒子都有些怕,更何況是李文忠。

又恰好趕上朱樉被廢。

只能說,時也命也。

面對這種局面,朱標也實屬無奈,提筆給朱元璋寫了一封信。

將陳景恪的診斷寫上,然後直言他是心病,只能靠自己解開心結。

然後又給馬皇后寫了一封信,讓她去開導開導李文忠,希望能有點作用。

之後他就不再操心這個爛事兒了,實在管不了。

十二月不知不覺就走完了,洪武十七年悄然到來。

朱標沒有返回應天,而是留在了長安過年。

給朱元璋和馬皇后的信裡,他寫明瞭原因:

陪陝西百姓過個年。

也以此為朱爽之事畫下一個句號。

朱元璋和馬皇后那是非常心疼兒子,自然是毫不猶豫就同意了。

朱標不走,陳景恪自然也回不去。

再說還有李文忠那攤子爛事兒,他也不願意回去沾染是非。

就給父母寫了封信,並寄去了很多陝西特產。

今年的陝西百姓,確實過了一個歡樂年。

扒皮王朱樉被廢,朝廷又免除一年的賦稅。

朱標又將秦王府的錢財,拿出一大部分購買物資,發給十歲以下的孩童和六十歲以上的老人。

手中有了點餘糧,日子有了奔頭,百姓自然高興。

看著笑容滿面的百姓,朱標也發自內心的笑了。

心中的鬱結之氣也消散大半。

年剛過完,朱標就帶著人出發了,實地走訪考察陝西的具體情況。

最終得出了幾個關鍵性資料:

陝西冬季變冷、降雨減少。

糧食比二十年前減產兩鬥左右。

要知道此時的良田,畝產也就二十鬥(兩石)左右,少兩鬥就相當於減產十分之一。

陝北和河套地區的情況更加嚴重,耕地面積比之唐朝時期,減少了一半左右。

產量更是減少到只能勉強保本。

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讓朱標更加直觀的認識到,陝北和河套的問題有多嚴重。

而且可以預見的是,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一月底,朱標拿著詳細資料,離開了陝西。

陝西百姓自發的從四面八方趕來相送,無數人跪求朱標不要離開。

很多人直接躺在車輪前方,請求他留下。

朱標感動的幾度落淚,隨行人員無不動容。

陳景恪心中也酸楚不已,百姓是多麼期盼有一個好官啊。

但作為皇太子朱標怎麼可能留在這裡,車架還是一點一點的前行。

十餘日後,在百姓的挽留聲中,離開了陝西。

聽著身後隱約傳來的挽留聲,朱標揉了揉眼睛,說道:

“我終於理解,為何父親會如此痛恨貪官汙吏了。”

陳景恪被噎的半天說不出話來。

這就是您的感觸?

在這種感動至深的時刻,您覺得說這話合適嗎?

果然,你們老朱家腦回路沒幾個正常的。

過了半晌,他才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