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3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祺一想也是,方才他不就認為,陛下高瞻遠矚嗎。

估計大多數人也都和他一樣的想法。

只有對陛下了解極深的人,才能察覺到事情不對。

說到這裡,李善長忽然頓了一下,道:

“有一個人或許也知道……不,他一定知道。”

李祺好奇的問道:“誰?竟然比爹還了解陛下?”

李善長深吸口氣:“徐天德。”

要說了解陛下,徐達肯定不比自己差。

得到提醒,李祺才猛然想起,陳景恪和魏國公府走的最近。

其母馮氏和徐達的妾室孫氏關係莫逆,他本人和徐允恭更是至交好友。

在這種情況下,徐達不可能猜不到背後的真相。

李善長讚歎道:“難怪,難怪魏國公府和陳家的關係這般好。”

“之前我只以為,是因為陳景恪治好了徐天德的背疽。”

“現在看來,根本就是早已經發現了陳景恪不凡,想要提前下注。”

“好一個奸猾的徐天德,不聲不吭又搶了個先。”

李祺也終於有些相信父親的判斷了,說道:

“我們要不要也與他結個善緣?”

李善長點點頭,又搖頭道:“是應該結個善緣,但不能你我去做。”

“讓公主出面,與福清公主交好。”

姐妹之間交好,本就是正常的。

而且這種搞好關係的成本也非常低。

如果李善長的猜測是錯的,那也無所謂,就當是增進姐妹感情了。

如果猜測是對的,那收穫就大了。

總之就是,穩妥。

這時,李善長才對兒子說道:

“對了,陛下讓你負責黃河改道之事。”

“你儘快和白英見上一面,問清楚該如何著手。”

“記住,改道之事以他為主,你是去輔佐他管理好人員和物資的。”

“啊?”李祺被這個訊息打了個措手不及,整個人都呆住了。

——

隨著小會議的結束,遷都和黃河改道兩件大事,快速傳播開來。

整個應天沸騰了。

不是因為黃河改道,對應天百姓來說,黃河改不改道和他們沒啥關係。

他們關心的是遷都。

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要遷都?

如果真的遷走了,那我們豈不是沒辦法當京畿之民了嗎?

天要塌了啊。

可不能遷啊。

然而他們說了根本不算,只能自己私下抱怨。

讀書人群體的反應就比較兩極化了。

要麼特別支援遷都,應天的地勢確實有點問題。

中原是華夏龍脈所在,理應將都城放在那裡。

更何況還有別的好處。

剩下的都是非常反對遷都的,勞民傷財,太折騰了。

然而他們說的依然不算。

真正能影響到此事的是百官。

但對遷都這個事兒,百官的反應比較平淡。

皇帝一直想遷都,這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鳳陽都城可是建了足足六年,足見皇帝遷都的決心有多大。

這次宣佈的雖然有點突然,但還在意料範圍內。

而且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也確實是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地點。

他們比較關注的是黃河改道。

黃河改道牽扯太大了,河南山東以及整個淮水流域……涉及的區域太廣了。

但凡還有點責任心的,都很難不關注這件事情。

雖然一開始大家都認為改道好,可真正實施了,要說心裡不忐忑那是騙人的。

都怕萬一啊。

對於憑空冒出來的白英,有人嘲笑他不知死活,但瞭解他的人,都給予了足夠的尊重。

畢竟,這是一個為了家鄉甘願赴死之人。

當然了,要說百官最關注的,還是軍戶改革。

還是那句話,大家都不傻。

朱元璋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怎麼可能還猜不到真正用意。

就是要搞軍事改革。

這可不是個小事兒。

軍隊要是鬧出亂子,那問題可是比黃河改道失敗還要嚴重。

所以皇帝到底要如何改革軍制,這是眼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開局神奇海螺,四皇都虛心

初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