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內部提純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8章 內部提純,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程一民追上陳景恪,嘆了口氣,說道:
“是我的錯,太放縱他們了。”
隨後趕來的其他人,也差不多是一樣的表情。
陳景恪答非所問的道:“邱侍郎多久沒來過了?”
程一民愣了一下,才回道:“年前他來過一次,後來就再也沒來過了。”
“我幾次邀請,他都以政務繁忙推脫……”
說到這裡他突然醒悟,道:“你是說他就是看出了內部不和才不來的?”
陳景恪嘆道:“一盤散沙,是成不了氣候的。”
程一民更加的羞愧:“是我的錯,將一切都想的太簡單了。”
其他人也都羞愧的抬不起頭。
《洪武算經》編纂小組,是朝廷設立的機構。
本來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建立一套嚴謹的內部組織結構,將所有人擰成一股繩。
之前邱廣安和陳景恪,都提過這個建議。
但他們本就是教書先生,習慣了寬鬆的環境。
認為搞學術研究還是寬鬆一點好,況且大家都是自發加入的,弄的太嚴格了也不好。
最初確實挺不錯的,他們很高興。
但現在事實卻狠狠地,扇了他們一耳光。
還沒有成果呢,就先內部自我崩潰了。
看著自責的幾人,陳景恪心下卻很開心。
目的達成。
這個結果他確實早就預料到了。
最開始實力弱小,能聚集一幫子人已經很不容易了,也不好挑三揀四。
所以但凡有可取之處的,全都拉了進來。
隨著算學小圈子越來越大,牽扯到的利益越來越多,必然會有人動歪心思。
就算真的按照他之前的提議,建立一套嚴謹的組織結構,也很難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
分裂是早晚的事情。
雖然嚴謹的內部結構,能延緩分裂的時間。
但陳景恪卻並沒有強行搭建這樣的結構。
一是沒時間管理;二是他也想透過此事,來進行內部提純。
第三個原因,就是培養一批合格的管理人員。
程一民等人書生氣太重了,有能力,但政治上過於幼稚。
相信經過這一次事件,他們會成熟起來。
到時候就可以放心的,將小圈子交給他們管理。
第四個原因,失去了才知道珍貴,對新圈子就更加忠誠,鬧事的機率更低。
最後,經過這次提純,剩下的人才能更清楚的明白,誰才是組織的核心。
不至於因為三四個月不在,就生出別的心思。
至於如何將那些刺頭踢出去,他自然早就有了準備。
在洪武算經編纂小組剛剛組建的時候,就已經做好的準備。
不過他並沒有將自己的計劃說出來,先讓他們著急一段時間再說。
只是叮囑他們,儘快將《洪武算經》編寫好,不要出錯。
就轉身離去了。
大庭廣眾之下發生的事情,是瞞不住人的。
很快算學小圈子即將解散的訊息,就傳了出去。
所有關注算學的人,都有些不敢置信。
前一刻還蒸蒸日上的圈子,怎麼說沒就沒了?
整個計官群體,都沉默了。
把大家聯絡在一起的紐帶消失了,計官又要被打回原形了。
國子監算學班的學生,是最無法接受的。
這個小圈子代表了太多的東西。
眼下他們可以在這裡學到更多的知識,將來可以透過這個圈子,與別的計官抱團。
現在一切都沒了。
他們開始瘋狂的尋找罪魁禍首,得知是陳景恪提出解散,就開始指責他。
你是陛下任命的總編纂又能如何?算經是以你的著作為藍本又怎麼樣?
拋開這些不談,你又付出了什麼?
幹活的是別人,你只是掛個名,憑什麼說解散就解散?
然而,他們根本連陳景恪的面都見不到,所有的指責都猶如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難受的還是自己。
於是他們開始調轉槍頭,去指責那些起鬨的人。
你們還有沒有一點良心?
陳景恪再怎麼說,也是陛下任命的總編纂。
算經也是以他的著作為藍本編寫的。
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