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9章 他還得謝咱呢,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方孝孺連連點頭,類似的道理在他的文章裡也有所闡述。

他自然聽的明白,也深以為然。

只是陳景恪竟然如此化用,道家的萬物化生理論,還是讓他眼前一亮。

道德經果然無物不包啊,以後要好好研究才行。

陳景恪繼續說道:“所以,想要找到自己的道,就要具備兩個條件。”

“其一,瞭解先賢之道,其二深入瞭解當前環境。”

“前者方兄已經具備了,現在所欠缺的就是後者。”

方孝孺猶如醍醐灌頂,驚喜的道:“對啊,我怎麼就沒想到呢,真是糊塗啊。”

“多謝景恪提點。”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罷了。”陳景恪謙虛了一句,轉而說道:

“每一個人觀察環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這也是百家誕生的原因。”

“方兄可知,如何才能保證自己的道,符合大多數人的預期,為大多數人接受呢。”

這一點很重要,百家真正的顯學,也就道儒法墨兵五家而已,其他學說都太片面了。

而片面的結果就是,淪為配角。

方孝孺自然不希望自己未來的道,是一個配角。

只見他起身,朝陳景恪鄭重行禮:“請賢弟教我。”

陳景恪腦海裡,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臺詞,‘他還得謝咱呢’。

面上不動聲色,坦然受了一禮,才說道:

“這就涉及到歷史觀了,你持有什麼樣的歷史觀,決定了你的思想。”

方孝孺一臉茫然:“歷史觀?”

陳景恪斟酌說道:“就是你用何種觀念來看待人類歷史的。”

“有人將歷史觀分為兩大類,唯物觀和理念觀……”

“唯物觀認為物質是獨立存在的,影響著精神和意志……”

“理念觀則是反過來的,認為精神和意志是獨立存在的,物質只是精神的外在具現。”

見方孝孺一頭霧水,陳景恪也有些頭大,他只是個學醫的,不是搞哲學的。

一時間還真不好解釋。

想了想,決定換一套更好解釋的說辭:

“額……這個太過於複雜,一時間我也無法給你解釋清楚。”

“你只要知道,佛道兩家都偏向於理念論,程朱理學也同樣如此。”

“而你正在編寫的學術發展史,是偏向於唯物觀的。”

方孝孺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多數人認為是思想推動了時代的發展,影響了環境。”

“所以他們推崇古人,認為祖宗之法不可廢。”

“我則認為是環境影響了思想,推動了時代的發展。”

“認為當效仿古人,與時俱進。”

“原來還可以如此劃分,唯物觀,理念觀。”

“這個劃分好,以後我方孝孺就是唯物觀的的支持者了。”

陳景恪偷偷抹了一把汗,他也不知道方孝孺這種說法對不對。

尷尬啊,早知道就不說什麼唯物唯心了。

怕他再追問,就連忙轉移話題道:

“還有一種史觀劃分方法,人民史觀和英雄史觀。”

“人民史觀,就是將人民視為歷史的推動者,是人民創造了這一切。”

“英雄史觀,就是將某個人作為歷史的推動者,是英雄創造了這一切。”

這個就比較好理解了,方孝孺連連點頭,然後問道:

“不知你是哪一種史觀?”

陳景恪說道:“我自然是人民史觀的堅定擁護者,但也不否認英雄在其中起到的引導作用。”

方孝孺並不覺得意外,陳景恪要是持有英雄觀,他才會覺得奇怪。

“我們華夏的史書,表面看是帝王將相史。”

“但仔細看就會發現,都在圍繞一個‘民’字打轉。”

“安民、教民、牧民;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無不是在說萬民之事。”

“帝王將相其實也皆出自於民……”

“民心即天心,民意即天意,英雄也不過是順應民意行事而已。”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得了民心者,方才能成為真正的英雄。”

方孝孺臉色大變:“景恪,慎言。”

陳景恪自然知道他為何如此緊張,朱元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