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3章 我不養閒人,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前的種種積累,是時候開花結果了。

就算沒有這一次,也會有下一次。

大明認真起來,倭寇不過是小卡拉米罷了。

所以,真要論功行賞,首功應該是陳景恪,次功是朱雄英。

其他人最多也就是三等功。

所以,對朱棡來說,他是真的沒將這一仗放在心上。

別人謀劃好的必勝之仗,他只是執行罷了,實在沒什麼可說的。

洗漱吃過早飯,武定侯郭英就到了,還帶來了詳細的戰報。

五千三百七十三名倭寇,無一漏網。

當場被打死四千七百多人,還有六百多人被抓。

大明這邊陣亡兩百四十六人,傷七百餘人。

傷亡主要是圍剿城外的倭寇出現的,城內反而沒有出現什麼傷亡。

城內明軍事先設下了包圍圈,佔據著地理優勢。

幾輪箭雨就將倭寇消滅了半數。

好不容易衝到陣前,迎接他們的又是武裝到牙齒的重甲步兵。

他們的刀劍砍在這些士兵身上,連防都破不了。

而城外就不一樣了,他們屬於反包圍,需要短兵相接。

尤其是水師,是不著甲的,近身肉搏並不比倭寇多一條命。

出現傷亡是難以避免的。

郭英說道:“這些倭寇實在剽悍,被圍後不要命的往前衝……”

“這次傷亡,有半數都是我們水師的人。”

朱棡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說道:

“放心,剿滅倭寇是大功,足夠大家分的。”

小心思被拆穿,郭英沒有一點不好意思。

替兄弟們爭功,本就是他這個將領該做的事情,否則誰還肯跟著他幹?

“那我就先代兄弟們謝過晉王了,太孫那邊……”

朱棡說道:“太孫自有他的計劃,武定侯可先回舟山等待。”

郭英也沒有再多說什麼,聊了一會兒就起身告辭。

之後朱棡就出發前往軍營,檢視被抓起來的倭寇。

路上到處都是慶祝的百姓,很多百姓主動出來幫助打掃戰爭痕跡。

長樂縣作為沿海城鎮,沒少被倭寇騷擾,不少人家和他們有血海深仇。

得知他們被消滅,大家自然非常高興。

在見到朱棡一行人的時候,竟然沒有如之前那般躲避。

而是主動讓開道路,目光熱切的看著他們。

朱棡表情不屑,弱者的感激,沒什麼值得高興的。

——

戰報被同時送往應天府和梧州。

朱元璋看到後,不出意外的樂了。

殲滅倭寇主力值得高興,更值得高興的事,此戰他的乖孫參與了。

群臣看到戰果後,也非常高興。

解決了倭寇隱患,大明沿海終於可以平靜下來了。

太孫果然厲害,文武雙全。

尤其是朱元璋透露出一個訊息,明年朝廷會開海。

這就更讓百官興奮了。

開海意味著什麼,他們比誰都懂。

提前一步得到訊息,就可以搶佔先機,合理合法的賺取一份利益。

而且隨著這個訊息的傳出,很多事情也有了答案。

為什麼朝廷突然要擴建幾家船廠,為何要花大力氣打造水師,為何要打造那麼多鉅艦?

為何要出兵佔領遠在千里之外的對馬島?

原來都是為了開海做準備。

確實啊,當初就是為了防倭寇作亂,才下了禁海令。

不把他們剿滅,怎麼開海?

不只是要剿滅,還要堵住對馬島這個出海口,讓新的倭寇無法走出來。

陛下真是高瞻遠矚啊。

朝堂上的訊息根本就瞞不住人,很快民間就都知道,朝廷有意開海。

這一下,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但凡有點想法和門路的,都開始想辦法弄船。

還有水手、海圖等等,都要提前弄好。

朝廷的那幾家大型造船廠,訂單立即就排滿了。

以前的老水手、沿海的漁民,都成了香餑餑。

這還是大部分人依然在觀望,等確切的旨意下達,只會更興盛。

遠在梧州的朱雄英和陳景恪,接到戰報後自然也非常高興。

朱雄英高興的是,這一仗打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