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陌生的大明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2章 陌生的大明,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接觸的人多,從別人那裡聽到了一點風聲。”
“如果我真的有這種渠道,哪還用派你去打探情報。”
許船木有些失望,但對許柴佬更加敬佩:“能準確捕捉各種資訊,將來大郎一定能有一番大成就。”
許柴佬心下苦笑不已,什麼大成就?
不過是一個低賤的商人罷了,這輩子頂天也就是當個有錢的海商,僅此而已。
真正的大人物大事業,還要在應天城。
一句話就能決定天下的走向,影響無數人的生死存亡。
“再給我講講大明的情況。”
許船木就將他了解的情況,大致講了一遍。
比如去年清查人口和土地,打擊了南方士紳宗族。
對此許柴佬唯有沉默。
他祖籍浙江,家族大機率也在打擊之列。
但朝廷的決策,他什麼都做不了。
不過接下來幾個訊息,又讓他振奮了起來。
天命太孫的傳說有,應命賢臣的傳說也有。
太孫果如傳說裡那般賢明,外出巡查期間,展開了惠及整個南方的除血吸蟲活動。
還安撫整個南方異族……
至於為何要如此鄭重的介紹太孫,皆因他們都是南方人,對他的政策更加的感同身受。
許柴佬也同樣如此,對這個從未謀面的太孫,充滿了崇敬:
“果然是天命太孫,有此明君在世,何愁天下不興。”
“對了,應命賢臣呢?叫什麼名字,有什麼事蹟?”
許船木想了一下,說道:“應命賢臣叫陳景恪,據說是一名郎中,兩次救太孫於危難之中……”
“血吸蟲就是他發現的,除蟲之法也是他所獻……”
他就將陳景恪的事情講了一遍,因為血吸蟲的原因,他對陳景恪也同樣充滿了感激。
不過礙於陳景恪太低調,且他打探的方向主要是朝政,所以瞭解並不深。
稍微隱秘一點的情報,都沒有打探到。
許柴佬卻察覺到了異常,追問道:“大明是從何時開始變革的?”
許船木被問住了,道:“大明從立國起,就一直在嘗試新法啊。”
許柴佬也意識到自己問的有問題,大明立國才二十年,採用了許多新制度。
變革是時刻在進行的。
想了一下,他改變了提問方式:“最近幾次的大變革,比如修築黃河、寶鈔新政,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許船木撓了撓頭,他還真沒留這個問題。
許柴佬也有些無奈,進一步問道:“這些變革是陳伴讀入宮之後開始的,還是他入宮前就有的?”
許船木恍然大悟,說道:“陳伴讀是洪武十五年入宮,變革都是最近三四年的事情。”
許柴佬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推測,這些變革即便不是陳伴讀提出來的,也參與很深。
否則絕不可能讓皇帝破例下嫁公主。
才十幾歲,就擁有如此高超的醫術,還擁有這般能力,果然是應命賢臣。
接著許船木又講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情報。
比如今年朝廷宣佈了全新的稅制,一條鞭法、攤丁入畝、商業稅等等。
攤丁入畝?
聽到這個政策,許柴佬第一個念頭就是,聖君再世。
第二個念頭就是,工商業要大興了。
以前限制工商業的,不只是政策,還有人手。
百姓都被人頭稅和徭役給捆綁住了,工商業自然就無人可用。
現在人頭稅和徭役全都摺合成田賦,就等於是解開了百姓身上的枷鎖。
獲得更多自由的百姓,就有條件去從事更多的工作。
再想到同時頒佈的商業稅法,他心中對提出政策的人充滿了敬仰。
為萬民解綁,還能預見到商業大興,提前一步制定好相關稅法。
這該是何等的胸襟氣魄,又是何等的高瞻遠矚。
本來他以為這項政策是那位陳伴讀提出的。
仔細一問才知道,攤丁入畝竟然是太孫在南方巡查期間所提。
一條鞭法、商業稅之類的,有傳聞陳伴讀也參與了,但未經證實。
不知道為什麼,許柴佬對此沒有絲毫懷疑。
定然是太孫和陳伴讀兩人一起商量出來的。
太孫靈光一閃,想到了攤丁入畝,陳伴讀根據此法完善出了新的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