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9章 漢四郡,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伐遼東納哈出,可以說舉世矚目,各大勢力都在等待著最終結果。

有人希望大明大獲全勝,也有人希望大明碰一頭包。

更多人希望雙方僵持不下,這樣他們就更安全了。

但最終的結果卻完全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大明頭頂‘天朝上國’的金字招牌更加閃耀,朱元璋的個人威望也攀上新高。

還是那句話,拿下遼東,代表著大明重新完成了漢家一統。

更何況又順帶拿下了高麗。

這一番功績,完全可以說是數百年來第一人了。

各藩屬國瑟瑟發抖,紛紛遣使朝覲。

大明內部也差不多,所有人都再次感受到了洪武大帝的威嚴。

一時間朝局變得特別的和順。

各種歌功頌德的奏疏,猶如雪花一般飛向皇宮。

本來對於新政還有些陽奉陰違的官吏,也突然變得特別積極,開始主動落實。

讓新政的進度條直接前進了幾十個百分點。

對於知道內幕的人來說,陳景恪這個名字變得更加有分量了。

勸說皇帝暫緩對遼東用兵,用一年時間佈局,一舉幫大明解決了遼東和高麗兩個隱患。

這種眼光和佈局能力,著實驚人。

而他對皇帝的影響力之大,更是讓人無法忽視。

要知道,有了隋煬帝的先例在,打朝鮮半島向來被視為兇險之事。

更何況大明面對的不只是高麗,還有北元的遼東軍團二十萬大軍。

正常情況下,想勸說皇帝應該很難。

就算理由再充足,不經過幾番遊說,也很難改變皇帝的主意。

畢竟風險實在太大了。

就算對高麗有意思,也可以等到打下遼東之後再想辦法。

可陳景恪只用了一席話,就讓朱元璋同意了他的策略。

對於他們來說,這種信任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人對皇帝的影響如此之大,身份已經無關緊要了。

而且太孫和他的關係有多好,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到。

一個有能力,又深得君王信任的人,用一句‘未來可期’恰如其分。

這樣的人,必須要交好。

於是,陳家突然多了許多送禮的人,而且全都是頂級勳貴家送來的。

有些甚至是從遼東前線送過來的。

送禮的人姿態很低,似乎他們才是位卑的那一方。

縱使陳遠夫妻倆已經見多識廣,也有些手足無措。

反倒是福清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緣由,心中別提多自豪了。

陳景恪自然也非常高興。

前面已經說過,摟草打兔子把高麗一併解決,沒有前世經驗可以借鑑。

基本上可以算作是他根據已知資訊,推斷出來的。

那種成就感,和搬運前世已知資訊震撼古人,是完全不同的。

不過在高興之餘,他又開始思考另外一個問題。

治理。

“高麗和遼東不同,遼東苦寒打是最難的,但此地為中原故土,只要打下來治理非常簡單。”

“高麗雖然深受華夏文化薰陶,可千年來一直以單獨的國家存在。”

“打不容易,治理更難。”

陳景恪侃侃而談,闡釋著自己的看法。

聽到最後一句話,朱雄英忍不住樂了:“難嗎?我覺得挺容易的啊。”

本來只是一句玩笑話,朱元璋卻臉色嚴肅的道:

“你覺得打遼東和高麗容易?無知。”

朱雄英愣住了,這還是朱元璋第一次對他說這麼重的話。

陳景恪略微一想就明白了老朱的用意,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別的事情都可以慣著,慢慢教育,甚至可以給他試錯的機會。

唯有軍事不行。

更何況還是打遼東和高麗,說是國戰都不為過。

要是他真認為很簡單,那才是大明的災難。

朱元璋繼續說道:“翻翻史書,中原王朝在這兩處地方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

“隋朝更是因此耗盡國力,二世而亡。”

“也只有漢唐時期才短暫統治過這裡。”

“你還覺得簡單嗎?”

“若非景恪計劃得當,讓我們佔據了絕對的戰略優勢。”

“若非使節團一年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