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先了解一下先生的喜好,免得到時候出錯。
-----------------
皇帝重開大本堂,在平日裡必然會引起群臣討論。然而和趙瑁窩案一比,又顯得有些不那麼重要了。
只有部分大儒和公卿之家比較關心。
公卿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被選中,去大本堂陪伴太孫讀書。
大儒是想當太孫之師。
宋濂劉基等人都已經死了,文壇並沒有新領袖誕生,大家誰都不服誰。
暗地裡可沒少較勁兒。
然而誰都沒想到,朱元璋竟然越過朝堂諸位大儒,另闢蹊徑從民間找了一個人當太孫之師。
四梅先生,葉兌葉良仲。
這是個很陌生的名字,然而那些誰都不服誰的大儒,在聽到這個名字之後都不吭氣了。
此人家學淵源,從曾祖父到祖父再到父親,都是有名的大儒。
他本人更是通曉五經,尤擅《易經》,天文、地理、卜筮、數學無一不通,無一不精。
宋濂看了他的文章,都盛讚不已,言其不弱於任何大儒。
此人一生從未出仕,卻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績。
他給朱元璋獻了《武事一綱三目策》。
建議北絕李察罕(察罕帖木兒)之招降,南並張士誠之僭據,東督方國珍之歸順。
以建康為都,拓江廣以自資。進則越兩淮,規中原而取天下;退則保全方面而自守。
稍微瞭解明朝建國史就能知道,朱元璋平定天下的順序,和這個建議大致相同。
後明軍打蘇州久攻不下,改用他的策略才克敵制勝,俘獲張士誠。
朱元璋屢次徵召他為官,他都沒有出仕,一直在民間辦學教導學生。
因他在家裡建了一座樓,周圍種了四種梅樹,故人稱四梅先生。
所以在聽到太孫主講竟然是他的時候,即便是朝中大儒也都無話可說。
群臣得知這個人選的時候,也不禁為朱元璋的選人感到佩服。
現在朝堂局勢很複雜,選誰都容易出問題。弄個局外人進來,是最保險的。
重開大本堂,還有一個人尤為關心,那就是太子妃呂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