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新鈔問世驚群臣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章 新鈔問世驚群臣,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元璋在同時做出了兩個決定,允許鹽商以寶鈔直接購買鹽引,期限為三個月。
百姓可以攜帶寶鈔,去太子在應天轄區內興建的一百座倉庫,兌換物資。
沒有期限,隨時可以去兌換。
兌換的物資包括布匹、糧食、食鹽、茶葉、鐵器等生活用品。
這個命令一出,朝堂瞬間就炸鍋了。
而且這次不只是文官反對,連武將一系也出來反對了。
文官反對,是因為大明的賦稅,半數來自於鹽稅。
允許鹽商以寶鈔兌換鹽引,相當於是一分鹽稅都不要了。
即便只有三個月,那也支撐不住啊。
這裡有一個讓朱元璋很尷尬的邏輯,那就是文官預設寶鈔就是廢紙一張。
收回來就是打水漂了。
雖然這確實是事實,可還是很傷人的。
武將反對的原因也很簡單,以往都是鹽商將糧食運送到邊關,朝廷給相應的鹽引。
現在鹽商直接用寶鈔買鹽引,邊關糧食怎麼辦?
朱元璋自然早就有了準備,他先是出手擺平了武將。
“去歲朝廷就往邊關調撥了大批軍需,足夠大軍用兩個月。”
“朝廷也會留出一部分鹽引,分給邊軍運糧的鹽商。”
“且三個月後鹽政就會恢復舊制,不會影響到邊軍糧餉。”
一句話就將五軍都督府的嘴巴給堵住了。
然後就是文官:“從去歲開始,太子就在青州開闢鹽田。”
“本次所需食鹽半數由該鹽場出,另外半數由其餘鹽場出。”
“如此既能緩解朝廷財政壓力,還能造福於萬民,諸卿不會反對吧?”
“啊這……”曾泰等人啞口無言。
太子不知道從哪找來了曬鹽法,徵辟徭役在青州沿海區域,開墾鹽田。
半年時間足足開出了萬畝鹽田。
為了保護這座鹽場,還特意成立了一支五千人的水師,就駐紮在青州水域。
只是這座鹽場有些神秘,直屬太子管轄。
只見白花花的鹽產出,卻從未見一粒鹽流出。
小道訊息倒是很多,什麼只要太陽曬一曬就有鹽。
什麼將粗鹽洗一洗就出細鹽了。
有些他們信,有些不信。
倒也不是沒人試著提過此事,但都被皇帝給堵回去了。
然後就沒有人再提此事。
但關於青州鹽場的各種猜測,一直就沒有斷過。
此時眾人才終於明白,皇帝和太子要做什麼。
原來他們從去年開始,就在謀劃寶鈔之事了。
青州鹽場、邊關送糧,上百座遍及應天的倉庫……
一切的一切,都為了今天。
眾人不禁為,皇帝和太子的謀劃之深,感到佩服。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憤怒。
這麼大的事情,你們不和群臣商議就算了,執行也越過我們?
還有沒有把我們當回事兒?
但沒人敢將這句話說出口。
唯一能和皇帝分庭抗禮的,就只有丞相。
自從胡惟庸被殺,丞相一職被廢,今日這種局面就必然會出現。
錦衣衛的出現是第一次,現在是第二次。
以後還會有更多次,他們必須要學會適應全新的制度。
不過比起這些,更讓他們無法理解的是,皇帝和太子做這麼多,圖的是什麼?
如果說單純為了收回寶鈔,完全不必如此大費周章。
要重建寶鈔的信譽?
呵呵,別鬧了。
別的不說,假鈔的問題就無法解決。
朝廷承認假鈔,那就將面臨一個無底洞。
不承認假鈔,連帶著真鈔也一起廢了。
哦,對了,好像還有金鈔局。
可若想靠他們來打擊假鈔……
想法不錯,具體效果嗎,只能說比沒有強。
每打擊一次假鈔,都是對真鈔信譽的一次傷害。
打擊假鈔越厲害,百姓就越不敢使用真寶鈔。
所以,寶鈔就是一個無解的弊政,只有皇帝還天真的相信它能起死回生。
不對,好像連太子也跟著犯糊塗了。
大明,真的是多災多難啊。
群臣心中哀嘆。
也有人幸災樂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