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章 繼續說啊,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回到皇宮,朱橚才依依不捨的和陳景恪告別,去往坤寧宮拜見父母。

不出意料,被朱元璋各種嫌棄。

朱橚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全當沒聽到。

馬秀英就完美展示了什麼叫慈母,對他全是寬慰誇獎的話,一句責備都沒有。

引得朱元璋極為不滿,等朱橚離開後,就開始抱怨:

“妹子,你咋不和我一起勸他?他可也是你身上掉下來的肉,你就捨得看他這樣不務正業?”

馬秀英嘆道:“我生了五個兒子,有三個成才,怎麼還敢奢求更多。”

他想當太平王爺就隨他去吧,只要別和老二那樣禍國殃民,我就滿足了。”

提起那個二兒子,朱元璋頓時就覺得朱橚順眼了許多,也不再說什麼。

另一邊,陳景恪也在思考一個問題。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沒有機會專研醫術了。

前世流傳一個說法,當一個科學家頻繁出現在熒幕裡,基本意味著他的研究生涯結束了。

原因很簡單,科學研究除了需要靈感,還需要大量時間。

數年乃至數十年如一日,才有可能出結果。

頻繁拋頭露面,就沒時間去做研究了。

醫術是一個尤為依賴實踐的學科,接觸的病例越多,醫術就越高明。

這也是大家信賴老醫生的原因。

孫思邈為何放著好好的權貴不做,非要在全國奔波?

就是為了實踐。

而他,從當上太孫伴讀那一天開始,就基本沒有什麼實踐的機會了。

就以最近一個月為例,基本每天都在忙,一刻都不得閒。

連醫書編寫工作都耽擱了,更別提研究醫術了。

長此以往,他的醫術不退步就不錯了,想精進很難。

可作為穿越者,他腦子裡有許許多多先進的醫學理論。

如果不拿出來,又豈能甘心?

比如外科手術。

嚴格來說他屬於內科,對外科手術的瞭解,僅停留在理論上。

讓他做手術,縫個小傷口還行,別的就超出能力範圍了。

如果給他足夠的時間和實驗素材,他能慢慢的上手,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可現在,他沒這個機會了。

之前他想的是,等有足夠的名氣了,就出一本書,將外科基礎體系搭建起來。

剩下的就交給別的醫生來填充了。

可現在,他發現還有更好的選擇。

將這些東西教給朱橚,讓他去研究。

他對醫術感興趣,又有這方面天份,關鍵是有這個能力。

甚至比自己更適合做研究。

不說別的,外科手術需要大體老師,他上哪弄去?

依照明律,他敢動別人的屍體,就是死罪。

而朱橚作為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兒子,有的是辦法弄素材,就算訊息走漏也沒人敢拿他怎麼樣。

大不了再被髮配一次雲南。

上輩子這傢伙就被髮配過兩次,這輩子要是不被髮配一次,多不完美。

不過要是他真被髮配,那自己這個始作俑者必然會被清算。

所以,教他醫術之前,必須要徵得朱元璋同意。

一番思索,陳景恪心中已然有了主意。

他先找到朱雄英,將自己的打算說了一遍,並詢問他的意見。

作為太孫伴讀,收一個藩王當徒弟,必須要經過朱雄英允許才行。

否則無異於背叛。

這一點陳景恪還是拎得清的。

朱雄英仔細詢問了緣由之後,笑道:“這是好事啊,皇爺爺就再也不用為五叔發愁了。”

對於這個回答,陳景恪並不意外。

藩王‘胸無大志’,愛好醫術文學,這是皇帝最樂於見到的。

朱元璋之所以嫌朱橚不學無術,那是從父親角度出發的。

朱雄英是太孫,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正逐漸轉向皇帝視角。

所以,對於陳景恪傳授朱橚醫學,他沒有反對的理由。

不但同意了,還幫忙出主意:

“伱不要去找皇爺爺,去告訴皇祖母,此事更容易成功。”

這一點和陳景恪想的一樣,直接找老朱,大機率是捱罵然後被拒絕。

找馬皇后才有成功的可能。

於是,在一次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怮

秋暝

天武霸尊

十九道

漢末沉浮記

何子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