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24章 張家有好女,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耕搖頭道:“本王不知。不過,這小娘子肯定不是普通的丫鬟吧?”

“那是自然,此乃老夫的孫女張落凝。”

“原來如此。”

崔耕暗暗尋思,張老頭把孫女叫出來見我幹啥?總不會是把這孫女要許配給我吧?那輩份也不對啊!

就是許配給我兒子,如果她不願意做妾的話,都沒合適的歲數的。然而張家的女兒做妾侍,可能嗎?

他不知張去逸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也只能含糊做答。

張去逸又問:“敢問越王千歲,您看小女姿色如何?”

崔耕更加含糊道:“清秀可人。”

張去逸問:“您觀小女品行如何?”

這我哪看得出來啊?你是真給我找小妾還是怎麼的?崔耕暗暗翻了個白眼兒,臉上繼續不動聲色的打官腔道:“張小娘子舉止端莊文雅,想來是秀外慧中。”

“多謝越王金口一讚。”張老頭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一臉笑容的繼續道:“說起來,越王和大唐朝廷也是頗為有緣啊!您的正妻李裹兒,乃是大唐中宗皇帝陛下之女。您的兒媳婦,又是當今天子的外甥女兒。呃……越王千歲有沒有想過,再加深一下,和大唐皇室之間的關係啊?”

誒,這話可越說越曖昧了。

崔耕嚥了口吐沫,道:“您是說令孫女兒……”

“越王千歲果然聰明!”不等崔耕話說完,張去逸猛地一拍几案,繼續笑著遊說道:“您已經說了,小女秀外慧中,清秀可人。如果您做個媒,讓小女嫁給齊王李子嶠,李、崔、張三家,可就是打斷了骨頭還連著筋,休慼與共了啊,哈哈!”

噗!

一口茶湯從崔耕的嘴裡噴了出來,道:“啥?做……做媒?”

“當然是做媒。不然,您以為呢?”

“我以為……我以為是請我喝喜酒呢。沒想到,張老爺子是想讓我做這個媒人啊!”

好不容易把這謊圓過去,崔耕的額頭上滲出了一層細密的冷汗。他甚至慶幸自己剛剛話沒說完就被張去逸給打斷了,不然真的是丟臉丟到姥姥家了。

張去逸並沒有注意到崔耕的表情,而是自顧自的說下去:“陛下已經下旨,令齊王以惠妃為真母,以趙麗妃為假母。如今武惠妃病重,陛下有意為皇子成親,給惠妃沖沖喜。但這齊王太子妃的人選,一直沒定下來,如果越王能促成此事,我張家感激不盡啊!”

“這個麼……此事關係重大,且容本王細思之。”

崔耕以手撫額,慢慢尋思此事的利弊。

李隆基下旨給李子嶠的事兒,崔耕還真不知道。他猜測,這可能是為防止武惠妃和趙麗妃母子的鬥爭白熱化,採取的緊急措施。

雙方的名分一定,李子嶠就成了武惠妃的親兒子了。就算李隆基百年之後,李子嶠登基坐殿,武惠妃也是正兒八經的皇太后。

當然了,武惠妃、趙麗妃肯定都不大滿意這個安排,是不會繼續鬥下去不好說,但至少目前是緩和下來了。

至於給李子嶠選齊王妃之事……這事兒真不大好辦。

張去逸的孫女張落凝,應該就是歷史記載中,唐肅宗李亨的皇后張良娣。

唐朝是個非常有意思的王朝,自從武則天以女子之身稱帝以來,想要登上那至尊之位的女子就層出不窮。先有韋后,後有武惠妃,再然後就是這位張良娣。

良娣並非她的名字,而是她初嫁給李亨的封號。

馬嵬坡兵變後,李亨去靈武,跟隨計程車兵很少,每天夜裡睡覺,張良娣都睡在李亨身前,以身護衛。

李亨說:“抵禦賊寇不是婦人能做的事。”

張良娣卻慨然道:“假如事起倉促,妾以身體抵擋,殿下就可以從後面逃跑。”

李亨聽了非常感動,過後不久,張良娣又給李亨生了一個兒子李。

生下孩子才三天,張良娣就起來為戰士縫衣服。

李亨阻攔她,勸她好好休息,張良娣卻直接拒絕道:“現在不是養身體的時候。”

於是乎,李亨對她更加寵愛,收復長安之後不久,就封她為皇后。然而,當上皇后之後不久,張良娣就開始原形畢露了。

她勾結宦官李輔國賣官鬻爵,控制朝政,將朝廷弄得烏煙瘴氣。最後,甚至準備在李亨死後發動政變,廢太子,立自己的兒子為帝,重演武則天之舊事。

總而言之,這位是一名大唐的高檔綠茶婊,委實不是什麼良配。

但是,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