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02章 元振要行刺,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郭元振道:“表面上看,此事和我姓郭的毫無關。但是,若越王千歲答應了我後兩件事,那就非常有關了。”

“哦?是嗎?說來聽聽。”

“末將求您的第二件事,是解除末將的兵權,將我手下的安西軍,打破建制,併入您麾下的正規軍中。就是有些人您看不上,讓他們解甲歸田也可。只要和嶺南道其他官兵一碗水端平,末將就毫無怨言。”

還是那句話,嚴格來說,郭元振是崔耕的盟友。他的手下,可不相當於崔耕的手下。

如今郭元振的自解兵權之舉,可把崔耕嚇著了,道:“郭將軍這是說得哪裡話來?呃……可是有小人誤揣上意,對供應貴軍的糧餉有所剋扣?您告訴我,到底是誰幹的?本王絕不輕饒。”

“哪裡,越王千歲誤會了。沒有,您撥給我安西軍的糧餉,都是足額的,也沒人故意剋扣。”

“呃……那是本王手下有人說了什麼話,令郭將軍感到委屈了?您說出個名字來,本王一定嚴加治罪,給您出氣。”

“還是沒有,諸將對郭某人一向恭敬。再說了……”郭元振苦笑一聲,道:“我這個年紀,早就不是好勇鬥狠的年紀了。就是有人說什麼,我還能跟一幫子娃娃計較?沒地失了身份。”

“那您是……”

“唉,越王您也莫亂猜了,末將這個要求,的確是誠心實意。我這……我這是給手下的兄弟們一個歸宿啊!”

“歸宿?”

“正是。越王千歲請想,先天政變都過去十幾年了,我帶著兄弟們跟隨您來到嶺南道……這些人年紀大了,以後可怎麼辦?我難道還指望他們上陣廝殺?難道他們就打一輩子光棍?不如交給越王,該怎樣安排,就怎樣安排。末將相信,以您的人品,定不會虧待他們。”

“原來如此。”

崔耕想想也是,這幫子安西精銳來嶺南道時,乃是二三十歲正當年,無牽去掛。現在卻四五十歲了,雖然還有一定的戰力,但是這個年紀,就必須為自己的後半輩子考慮了。

郭元振愛兵如子,不能不急將士們所急,憂將士們所憂。

他點了點頭道:“說起來……這一萬安西軍,都是本王的救命恩人哩。郭將軍既有此意,本王定當將這些人妥善安置,使其晚年無凍餒之憂。”

“多謝王上。”

“呃……”崔耕疑惑道:“那這件事,和我去長安除妖,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郭元振道:“這就是微臣求您的第三件事了。安頓好這些部屬之後,微臣無牽無掛,請帶五十名心腹,和您一起去長安。”

“你……”

崔耕聞絃歌而知雅意,道:“你是想行刺李隆基?”

郭元振面色一沉,道:“怎麼?越王不準?”

“我……我倒不是不準。”

說到這個話題,崔耕還真有些理虧。郭元振之所以在先天政變時反戈一擊,就是因為陰差陽錯之下,李隆基害死了他的私生女。

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郭元振投奔了崔耕,後來又率部跟著崔耕來到了嶺南道。

但是,當崔耕羽翼漸豐,可以和李隆基掰腕子,甚至能戰而勝之的時候,卻為了天下蒼生考慮,沒有挑起內戰。

幫著郭元振報仇之事,當然也無從談起。

從某種意義上講,郭元振解散軍隊,赴長安行刺李隆基,是被逼無奈,不得不為了。

崔耕只是不想大唐內戰,卻不是反對殺李隆基。所以,對郭元振的要求,也沒什麼強烈反對的理由。

郭元振道:“越王准許就成,您放心,我只需要您個名義,賴在長安城。而且,在您在長安之時,我絕不動手。事成之後,我更是會昭告天下,此事乃是郭某人和李隆基的私人恩怨,絕對和您無關。”

“不是……本王不是擔心自己的名譽。”崔耕眉頭緊皺道:“這事兒吧……李隆基是皇帝,久居深宮之內。就算有出宮的時候,也護衛如雲。單憑你那手下五十名好手……莫到時候報仇不得,卻把自己陷進去了啊。”

郭元振道:“關於這點,越王更是不必擔心。要是以前,我謀劃在長安行刺李隆基,就是純屬送死。但是,現在不同!”

“嗯?有什麼不同?”

“哼,以前皇宮內,可曾出現過什麼貓鬼之事?郭某人只信自己的刀,卻不信什麼鬼神,我敢斷定此事乃是人為。既然如此……那就說明,李隆基對皇宮的控制,大大減弱。只要我找準機會,未必就沒機會行那專諸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