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0章 兵分兩路走,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划算了,根本就不派兵攻打。
當時他身兼河西、隴右等四大節度使之職,在距石堡城五百里外的積石山,修建了大片的堡壘群。
你吐蕃人要經過石堡城,進攻河西隴右,就得先攻打這片堡壘群。我以逸待勞,你來多少我吃多少。大唐名將輩出,兵精糧足,拼消耗,你吐蕃能拼的起嗎?
這麼一轉換思路,石堡城到底攻不攻下來,也沒那麼重要了。沒必要用幾萬大唐精銳的性命,換取此城。
與哥舒翰相比,高下立判。
當然了,王忠嗣軍事才能爆表,政治才能就不咋樣了。
他這只是從軍事角度考慮的最佳策略,卻沒從人心考慮。李隆基要的是面子。你修一片堡壘群,就把石堡城的問題解決了,百姓們能理解嗎?李隆基怎麼長臉?
正是因為王忠嗣堅決不肯強攻石堡城,和李隆基漸生嫌隙。後來,李隆基換哥舒翰攻石堡城,一將功成萬骨枯。事實上,從軍事角度來講,積石山堡壘群已成,著實沒有必要再攻取石堡城。
如此大才的王忠嗣,如此純粹的軍人王忠嗣,就是隻掉了一根汗毛,崔耕也心疼啊。
他可不想王忠嗣出了什麼閃失,從而造成終身憾事。
最終,崔耕擺了擺手,打斷了大家的討論,道:“不必再說了,本王心意已決,這就前往瓜洲一行。”
“王上不可啊!”眾人面色驟變,跪倒在地,齊聲勸道,就是最關心王忠嗣的郭子儀也在其列。
崔耕卻擺了擺手,道:“諸位彆著急,且聽本王一言。大家都以為本王絕不能去瓜州,那回紇人就不會認為本王會去瓜州了。另外,說到底,王忠嗣一個小孩子,留在回紇人手裡能有什麼用呢?他們之所以提那個咱們難以接受的條件,無非是漫天要價,落地還錢而已。所以,只要本王隱姓埋名,此事的風險就沒那麼大。”
郭子儀道:“說得也是。不過,既然您不暴露身份,又何必親自前往呢?”
宋根海也道:“對啊,反正不暴露身份,您去與不去都成。”
崔耕道:“去當然是以備萬一。另外,王先鋒為本王而死,他的子嗣有難,本王不去,實在良心上過意不去。”
“可是……”
“本王心意已決,諸君勿復多言。”
……
崔耕是老大,他態度堅決,其他人也難以再勸。經過仔細核實王勇的身份後,此事就這麼定了下來。當即,由郭子儀、安祿山以嶺南王的名義,帶領兩萬騎兵,慢慢趕往石堡城。
崔耕、張守、楊玄琰帶著五十名精兵,以及十幾輛大車,扮作商隊,前往瓜州。
這十幾輛大車上所載的都是上好的蜀錦,總價值有五六萬貫。
瓜州乃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之一,據說,吐蕃人破瓜州之後,擄掠的絲綢錦緞,足夠吐蕃上至贊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穿上絲綢的衣服。
所以,別看崔耕一行這麼多人,若到了瓜州乃至絲綢之路上,根本就毫不起眼。
當然了,崔耕等人從南而來,行走於沙漠中,這一路上行人都較少,還是比較引人注目的。
這一天,離瓜州還有三日路程,崔耕等人正在某處做短暫的休息,忽然間,一支三十餘人的唐軍騎兵,攔在了崔耕等人的面前。
為首的一人看年紀在二十多歲,身形高大,模樣長得也算不錯,但是,那股濃郁地絲味道,簡直呼之欲出。
他彎下腰去,堆起滿臉笑容道:“諸位這是去瓜洲?可需要嚮導麼?本官對這裡地形都很熟悉,可以找本官啊!我收費低廉,物美價廉,實在是嚮導的不二人選。”
嗯?這是哪裡來得逗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